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抛洒热血筑铜墙

来源:兵团日报
2017-07-05 16:17:00
分享

原标题:抛洒热血筑铜墙

三、一曲白杨 动神州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当初离家乡,告别杨树庄。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也穿绿军装,同我一起守边防。”著名军旅歌唱家阎维文唱红全国的这首军旅名曲《小白杨》,很多人都口吟能唱、耳熟能详。歌曲寓意贴切、情景交融、质朴真诚、曲调悠远,唱出了一位边关卫士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唱出了边关儿女的为国奉献精神。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首歌同兵团有关,它的背后,有一段感人至深、不应该被遗忘的故事。

歌中的“小白杨”,是一个哨所的名字,位于新疆裕民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处巴尔鲁克山下布尔干河畔的无名高地上。这个哨所的原名叫新疆军区塔斯提哨所。高高的瞭望塔,挺立在数十棵绿树环绕之中,旁边石墙上一行鲜红的大字“卫国戍边无私奉献”,这就是歌曲《小白杨》的发源地。歌中所唱的那棵“小白杨”,已经长成了高达30 多米、需要两个人才能合围的参天大树,树干上鲜红的“小白杨守边疆”几个大字依然清晰,犹如英姿飒爽的忠诚哨兵,伫立在哨所旁边,警惕地守望着北疆的万里边防。哨所周围还有几十棵新的白杨,仿佛传继着小白杨的精神。哨所不远处隐藏在草丛中的碉堡,提醒着我们:上世纪60 年代,在中苏关系最紧张的时期,边境线上曾经有过严重的军事冲突,枪炮声曾经打破过这里的宁静。哨所旁边的铁牌上,记载着兵团九师一六一团牧业队女民兵孙龙珍烈士的事迹。

孙龙珍烈士的事迹,令人不禁遥想那风云变幻、激情燃烧的岁月。1959年,年仅19 岁的孙龙珍,满怀“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一腔热血,告别了生她养她的故乡,毅然踏上了西行的列车,从富庶的江苏来到新疆,加入到兵团的生产建设中。一个江苏水乡的年轻姑娘,来到荒凉干燥的“火州”吐鲁番,喝着盐碱水、住着地窝子、忍受着夏天40 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但她没有退缩,而是抱着“把祖国边疆建设的繁荣富强”的信念,像一棵最能耐受艰苦的白杨树一样,认真踏实地工作。“伊塔事件”发生后,孙龙珍以一个兵团人对国家的忠诚,强烈要求参加“三代”工作队,到巴尔鲁克山第一线去。她所在连队承担代牧任务,就是把流散在野外无人看管的牛羊收拢起来重新编群放养,保护好当地群众的财产,最后再归还给他们。兵团边境农场建立后,她自愿留了下来,成为九师一六一团牧一连的一名职工;就在小白杨哨所的周围,一边放牧、一边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边防线。随着中苏关系的日益紧张,苏军不断地对中方进行武装挑衅,不断侵入中国边境地区,蚕食我国领土,破坏我国生产。中国边境团场的民兵和职工,为了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面对强敌,不屈不挠、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1969 年6 月10 日,一阵喊声从乌斯格河畔传来,“快来人,苏军又来挑衅,绑架我们的人啦!”刚刚收工回到家里的孙龙珍,急忙把孩子交给小姑子于志兰,操起铁锹就向外冲。于志兰忙拦住说:“你都6 个月身孕了,我代你去吧。”孙龙珍说:“不行!我是民兵,必须去。”说罢,立即向出事地点跑去。当孙龙珍和她的战友们赶到距离被绑架职工不远处时,苏方西南暗堡突然响起一阵机枪声,一颗罪恶的子弹不幸击中了孙龙珍。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9 岁。附近的中国边防战士奋起还击,当场击毙了6 名苏军。这就是著名的“塔斯提事件”,又被称为“孙龙珍事件”。“孙龙珍事件”之后,苏方强行在中国境内拉起了一道铁丝网作为“国界”。但是苏军白天刚拉好,晚上就被中国兵团民兵给拆除了;你拉我拆了很多次,由于兵团人的抗争,铁丝网终究没有拉成。

1983 年春,来自伊犁大草原的锡伯族战士陈福森,在回家探亲时,向家人自豪地讲述了哨所的光荣历史,讲述了孙龙珍烈士的英勇事迹,也说到了哨所条件的艰苦。孙龙珍烈士的故事让老母亲感慨不已,而哨所连一棵遮阴纳凉的树都没有,使老母亲十分揪心。为此,老母亲在陈福森离家归队那天,找来了10 棵白杨树苗,郑重地交到儿子手中,叮嘱他继承锡伯族卫国戍边的传统,在部队好好干,让白杨树陪伴他们守卫好祖国的边防。带着亲人的嘱托,陈福森辗转千里把树苗背到了哨所。他把母亲的心愿讲给战友们听,哨所官兵深受感动。自此,战士们洗脸不用香皂,洗衣服不用洗衣粉,把所有能省下来的水都给了小白杨,精心地灌溉它。在干旱、风沙、严寒的肆虐下,眼看着9棵小白杨相继枯死,战士们又是心痛又是着急,更加细心、更加精心地照料仅剩下的一棵小白杨。终于,这棵离哨所最近的白杨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茁壮成长。继第一棵小白杨存活后,官兵们又继续努力,陆陆续续在哨所边上又种活了几十棵白杨树。如今的哨所已是一片绿意,原先戈壁的荒凉荡然无存。

小白杨哨所所在的半山坡,就是孙龙珍烈士的墓地。1969 年6 月14日,孙龙珍被兵团党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 月25 日,她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遵照烈士家属的要求,战友们把孙龙珍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塔斯提河畔,安睡在离当年牺牲仅几百米的地方,与她生活和战斗过的热土朝夕相伴。整个墓地简洁朴素,墓地前有路人供奉的鲜花等祭品。后来,这里被辟建为烈士陵园和孙龙珍纪念馆。凝望庄严肃穆的纪念馆,沉浸在烈士感人的故事里,当我们再次聆听《小白杨》的歌声时,一种崇高而又庄严的感觉在胸中缓缓升腾。

孙龙珍走了,曾经和她一起战斗过的人把她葬在每天巡逻经过的塔斯提河畔。她的坟茔像界碑一样伫立在边境线上,她的英魂陪伴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戍边的兵团人。一个孙龙珍倒下了,一个个“孙龙珍”站起来了。多年来,孙龙珍民兵班的成员多次配合边防官兵完成巡逻执勤任务,铿锵玫瑰们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着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铸就了伟大祖国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兵团精神课题研究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