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77岁的朱力扎·土土克依然能唱出悠美的曲调,像少女一样双手轻扣放在腿上,面带微笑且娇羞,歌曲悠长却带着深沉,像在诉说一个久远的故事。当摄影记者拿出相机时,她提出先去换一身好看的衣服。
谈话中的朱力扎一直带着微笑,蒙古语、哈萨克语掺杂着来叙述年代久远的故事,时不时地停下来去回忆,微笑中带着努力,认真地将记忆的碎片一块一块拼凑起来,满满都是幸福,却没找到一块在艰苦年代的无奈片段。“当时觉得很幸福,唱着歌做着饭,孩子们放学回来一拥而上,端着碗挤着盛饭,香喷喷地吃完,饱饭后的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哼起我唱的歌。”朱力扎说道。
在艰苦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朱力扎抚养了23个孩子,还同时做着公益活动,荣获新疆公益界“新疆好人第壹号”称号的故事早已传遍整个阿勒泰地区,但并没有多少人详细地知道每个孩子来到她身边又离开的经历。
第一个孩子离开时她哭了
朱力扎一直生活在汗德尕特乡,距离阿勒泰市30公里。前不久,她搬到了阿勒泰市,偶尔在夏天会回到乡村的院子住几天。她丈夫在一年前去世。
朱力扎在四岁的时候被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妻抱养,1960年通过家人介绍认识了丈夫,“当时结婚很简单,他来我家,把我接走就完了。”朱力扎笑着说,当时的结婚都是这样,简简单单。
提到这,她又补充了一句,“15岁的时候,因为我养牛养得好,还获得过养殖状元的奖励。”
朱力扎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是当时支边青年带来的一个6岁孤儿,在她家生活了11个月,他们夫妻还没来得及给小家伙起名字,公社的人就把他带走了。“是个汉族小男孩,我就一直叫他孩子,当时他说汉语,我说蒙古语,能大概明白相互的意思。”朱力扎说,孩子离开前,她去街上买了一米二的布,拆了自己和丈夫的衣服,拼起来为孩子做了一套棉衣裤。
“我们只告诉孩子,公社的人要带他去玩,他就穿着新衣服高高兴兴地走了。”孩子离开后,朱力扎哭着唱了首歌,自己编的曲调、自己加的词,“想念我的小男孩,想把他当成我自己的孩子……”
从此之后,这个孩子的消息便没有了,只记得当时公社给孩子找到了个家,可以送孩子上学。直到五年前,乡里一位老人找到了朱力扎。“她说一个小伙子来乡里找过我,我就知道是他,但是那个老人年纪大了,也想不起来留电话,只知道他现在的工作是开拖拉机。”朱力扎说,当时老人还告诉他,那个孩子现在好像姓王,孩子说后悔离开我,想做我的孩子。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