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社火闹元宵,非遗绽华光

蛟龙如出海般矫健,南狮尽显威武之态,生动展现了各民族群众共度元宵佳节、共叙民族团结情谊的喜悦心情,赢得了现场市民和外地游客的阵阵喝彩与广泛赞誉。

新疆昌吉:社火闹元宵,非遗绽华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12 20: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月12日,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新疆昌吉市的原吉瑞祥影剧院前热闹非凡,2025年元宵节民间社火表演赛在此精彩启幕。来自兵团以及昌吉市8个乡镇、街道的代表队,共计6000多名民间社火演员齐聚一堂,以一场盛大的社火表演,为市民和游客们带来了一场极具民俗风情的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疆社火”的魅力尽显。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轮番登场,热闹非凡。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哈萨克族舞蹈挤奶舞和民族大团结舞蹈《母亲是中华》章节。表演中,传统的秧歌、社火与舞龙、舞狮巧妙融合,哈萨克族的挤奶舞和冬不拉弹奏也精彩呈现。330多名各族农牧民和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伴着熟悉的民族旋律,或手舞花扇,或敲起威风锣鼓,模仿牧民挤奶时“走、跑、跳”的姿态,步伐欢快而灵动。蛟龙如出海般矫健,南狮尽显威武之态,生动展现了各民族群众共度元宵佳节、共叙民族团结情谊的喜悦心情,赢得了现场市民和外地游客的阵阵喝彩与广泛赞誉。

昌吉市民李秀英感慨道:“挤奶舞表演得太出色了,民族特色浓郁,充分展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相连,共同建设美丽昌吉、共圆祖国梦想的精气神,彰显了民族团结的风采,看得我满心欢喜。”乌鲁木齐游客李慧英也兴奋地说:“我特地从乌鲁木齐赶来昌吉看社火,阿什里乡的社火队表演太热闹了,舞龙舞狮,热闹非凡,年味十足,民俗氛围浓厚,真是太棒了!”

昌吉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原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昌吉社火作为当地春节期间最为隆重的民间文艺活动之一,不仅是地域文化的生动展示,更是各民族欢度节庆的独特文化习俗。自1983年起,当地政府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以竞赛形式举办社火表演,至今已有42年历史。每到元宵节,万人空巷看社火,已然成为昌吉市品牌传统节庆活动。2013年,“新疆民间社火”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2021年5月,正式列入第五批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昌吉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郭国良表示,昌吉社火已成为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活动。40多年来,各族群众自发参与,通过这一融合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形式,传递民族团结大爱,共享文化盛宴,共铸精神家园。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此次元宵节社火表演赛,不仅是独具特色地方文化的精彩展示,更引领各族群众深入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了全市各族群众对新年的美好憧憬与祝愿。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如合亚·热扎克)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