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驱车穿行于新疆莎车县恰热克镇南缘的布古里沙漠,昔日“黄沙漫天”的荒漠,如今已是万余亩生态林铺展的绿意画卷——沙枣与胡杨枝丫交错成网,银色滴灌带如脉络般穿梭林间,鹅喉羚、狐狸、野兔常常出没,成为治沙成效的鲜活注脚。
地处塔克拉玛干与布古里沙漠夹缝间的莎车县,“水”始终是治沙路上的最大梗阻。“无水寸步难行,必须找一条不占农田用水、不污染地下水源的路子。”莎车县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股股长艾斯卡尔·达吾提说出了治沙攻坚的关键破局点。2021年,莎车县斥资8000万元建成一座库容300万立方米的中水回收利用库,每年可调度处理后的再生中水1500万立方米。昔日的城市“废水”,就此变身为滋养荒漠的“活水”。莎车县同步配套建设了数十公里长的引水渠、输水管网及智能化滴灌系统,构建起高效节水的灌溉体系。“这些中水不仅能‘解渴’,还含丰富微生物菌群,悄悄改良着沙质土壤。”艾斯卡尔·达吾提介绍道。如今,每年500万立方米的生态灌溉用水,可滋养周边1.3万亩林地,让沙漠植绿有了稳定“水保障”。
水源难题破解后,莎车县植绿治沙的步伐愈发坚实。2022年以来,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全县累计投入2664万元,在中水水库周边规模化种植沙枣、胡杨混交林,13.22万株苗木在沙漠中扎根成活。当地还建成1000亩生态苗圃用于培育乡土耐旱苗木。“我们采用乔灌混交模式,搭配滴灌技术,苗木成活率比传统方式提高了30%以上。”艾斯卡尔·达吾提说,科学施策让沙漠植绿事半功倍。防沙治沙的成效,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结果。恰热克镇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典型带动等举措,积极引导群众从“要我治沙”转变为“我要治沙”。全镇80%以上的家庭主动投身治沙一线。在技术人员的手把手指导下,越来越多群众掌握了沙地平整、苗木栽种、后期管护等技能,成为治沙造林的“主力军”。库热瓦特村阿依尼萨·卡地尔便是其中一员:“每天给树苗浇水、检修滴灌带,看着小苗从半尺高长到两米多,心里比啥都踏实。”
久久为功,终见实效。数据见证着莎车县治沙的硬核成果:恰热克镇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5%,植被覆盖率提高20个百分点,周边9.6万亩基本农田从此免受风沙侵蚀;全县近年来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29.06万亩,完成117公里沙漠边缘锁边治理,县城东西两侧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成形。随着生态持续改善,莎车县沙尘天气年均减少15天以上,沙化土地扩张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绿洲生态系统愈发稳固。
如今的莎车,沙漠边缘草木繁茂,绿洲之内良田沃野,“沙退绿进”的画卷里,藏着群众稳稳的幸福。曾经沙尘暴频发导致农作物减产的困境不复存在,如今防护林守护下的良田年年丰收,群众开窗见绿,日子愈发有盼头。莎车县以中水治沙为突破口,靠科学施策护航、群众力量扎根,不仅破解了干旱地区治沙缺水难题,更探索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路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编辑:毛卫华 通讯员:陈文军 依力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