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十几万背上‘老赖’名声不值!” 案件化解后被执行人送来了锦旗

“为了十几万背上‘老赖’名声不值!” 案件化解后被执行人送来了锦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5 19: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了这十几万背上了‘老赖’的名声,影响自己不说,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不值啊。”新疆伊宁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这样对被执行人迪某说。

2024年3月,迪某因资金周转问题向朋友阿某借款12万元,承诺一年内归还,借款到期后,因资金还没周转开,迪某暂时无法归还欠款。阿某几经催要无果后,2025年6月将迪某诉至伊宁县人民法院,经法院调解二人达成还款协议,迪某于10月前将欠款还清。事后迪某仍未按照约定还款,10月21日,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执行干警依法进行网络查控未发现其可供执行财产,与迪某取得联系时他也以生意亏损为由推诿。面对迪某消极的态度,执行干警并未直接采取强硬手段,先后数次电话联系迪某并与其多次见面沟通,最后迪某也对执行干警表示,他并非没有履行能力,而是觉得与阿某朋友之间晚了几个月还款就被告上了法院,心有不甘因此产生抗拒心理。

得知了事情原委,执行干警耐心地对其释明了法律关系,一方面告知其拒不履行会被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甚至追究拒执罪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从诚实守信、朋友情谊、家庭责任等角度悉心劝导。经过不断地沟通引导,迪某思想逐渐松动。11月24日,迪某主动来到法院,将12万元欠款全部还清,他说:“你们说的对,躲不是办法,逃避法律更不应该。欠的钱终究要还,闹到最后,让自己和家人抬不起头来,太不值了!谢谢你们的开导,也给了我体面,我从心底感谢你们!”话毕,他为执行干警送上了一面“执法公正、高效为民”的锦旗。

本案的成功执结,体现了伊宁县人民法院“刚柔并济、以和为贵”的执行理念。在“基本解决执行难”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的过程中,伊宁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将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相结合,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和人性化的执法方式,既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又能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与司法温情。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编辑:毛卫华  通讯员:阿地力江·阿布都瓦力)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