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车市:“智慧就业大脑”精准施策 “一培双证”激活就业新动能

新疆库车市:“智慧就业大脑”精准施策 “一培双证”激活就业新动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5 14: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动态管理25.78万人劳动力信息库,培训一人、双证在手——新疆库车市以数字化、精准化创新举措,织密就业民生保障网。11月20日,库车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并审议《库车市人民政府关于就业促进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审议现场气氛热烈,代表问询直奔主题,部门应答坦诚深入。报告显示,库车市在“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3万余个的基础上,2025年通过打造“智慧就业大脑”、创新“一培双证”培训模式等举措,推动就业工作从“保基本”向“提质效”转型升级,多项年度指标超额完成,就业质量实现新提升。

精准施策破难题 年度目标超额落地

依托“十四五”时期奠定的坚实基础,2025年库车市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多项核心指标超额完成,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数据显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620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0.21%;失业人员再就业493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40.89%,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控制在5.5%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脱贫人口就业保障工作成效亮眼。全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达3.51万人次,其中地区外、疆外转移就业人数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1.07万人次,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失业返贫的底线。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持续释放,全市新增创业3410人,带动就业2925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304.46%和102.99%。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库车市强化政策扶持与服务对接,2025届3134名高校毕业生中已有3037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6.90%。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1669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106.52%。

局长应询答关切 聚焦热点解民忧

在审议问询环节,库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阿不力米提·喀地尔就库车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列席代表关注的岗位补贴政策优化、特殊群体就业服务、就业监测预警等热点问题作出详细回应。

——动态调整岗位补贴,从“一刀切”到“精准补”。针对常委会委员买买提·艾合买提提出的“如何让岗位补贴政策更精准服务就业困难人员”这一问题,局长介绍,库车市将建立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联合统计、发改等部门,每季度开展就业形势分析与资金绩效评估,根据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及时优化补贴标准与覆盖范围。

据了解,2025年以来,库车市已为384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合计657.86万元。下一步补贴政策将重点向就业难度大、市场竞争力弱的群体倾斜,同时探索推出“培训提升补贴”激励性政策。

——分级分类帮扶,特殊群体就业“一人一档”。围绕“进一步强化特殊群体就业服务”的询问,局长回应,库车市已构建“一人一档一策”的分级分类帮扶体系,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失业人员、长期失业青年等特殊群体,实施精准识别与跟踪服务。

“不同群体需求不同,帮扶方案必须量身定制。”局长介绍,库车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链条”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2025年通过精细化服务,已帮助908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

创新服务模式 就业保障从“有”到“优”

在精准回应热点问题的背后,是库车市就业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近年来,库车市聚焦就业服务提质增效,推动就业保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访企拓岗双向发力,优质岗位供给扩容。立足本地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访企拓岗机制。线下组建专项工作组深入企业精准探岗,线上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岗位信息实时推送与需求快速响应。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企业1.7万家次,收集优质岗位信息1857个,吸引1.3万人次参与应聘。

——零工市场升级改造,夯实乡村就业根基。对现有零工市场进行标准化升级,贯通区、地、市三级服务网络,完善公益服务设施。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新建种植养殖实训基地,量身定制技能培训课程。升级后的零工市场已累计发布岗位919个,服务零工群体5.6万人次。

——实训基地定向赋能,“一培双证”培育专业人才。依托公共实训基地,整合多部门资源,创新开展“一培双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从业许可证)培训模式。这一创新有效打通了培训与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校企合作”“校校联合”模式,针对本地重点产业紧缺工种开展定向培训,解决了“技岗不适”的结构性矛盾。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编辑:毛卫华 通讯员:何卫 阿布力克木)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