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加强生态治理 建设美丽昌吉

新疆昌吉市:加强生态治理 建设美丽昌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1 17: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昌吉市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重点推进北部荒漠退耕还林、三工滩生态防护林等生态治理项目,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奋力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昌吉。各族群众切实享受到生态改善带来的环境红利,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11月20日,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区的国家级公益林榆树沟中心管护站外景。(刘华摄)

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区横亘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拥有220.26万亩公益林。区内林草繁茂,有胡杨、白梭梭、柽柳、琵琶柴等乔灌木,栖息着鹅喉羚、狐狸、猎隼等野生动物。随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工程的系统推进,该区域生态显著恢复,森林覆盖率已达31.91%。

昌吉市国家级公益林榆树沟中心管护站副站长张全岭说:“过去我们这片区域植被稀少,到处都是开垦的棉花地,风沙肆虐,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些年来,昌吉市在该区域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围栏禁牧、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目前天然林管护面积达17.44万亩,人工种植梭梭林管护面积也已达到6万亩,生态环境正日趋向好,有效守护着北部荒漠脆弱的生态系统。”

11月20日,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区的国家级公益林榆树沟中心管护站工作人员正在对辖区人工种植的梭梭林进行巡查。(刘华摄)

昌吉市三工滩地处南部浅山地带,过去长期面临黄土裸露、风沙侵袭等生态挑战。为改善这一脆弱环境,近年来昌吉市累计投入2亿元,实施三工滩生态防护林工程,分两期完成国土绿化造林2.1万亩,栽植红叶海棠、沙枣、胡杨等树种100万株。通过专人管护、科学培育,林木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如今已在南部浅山地带成功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绿色屏障。

“现在林木的生长也比较旺盛,里面的植被也得到有效的增加和恢复,又增加了很多野生的动植物,得到了繁衍和生息,起到一个防风固沙作用。”昌吉市三工滩生态林管护站站长王务江表示。

三工镇二工村村民武阳说:“以前三工滩的树特别少、风沙也特别大,我们出行的时候,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现在三工滩的树越来越多,我们感觉生活在绿色的公园里,感觉到特别幸福。”

“十四五”以来,昌吉市围绕“南护天山、中管平原、北治荒漠”的总体布局,系统推进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国土绿化等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41万亩、封山育林9.51万亩、退化林修复1.49万亩,实施草原修复项目14个,治理退化草原30.1万亩。全市森林面积由2020年的381.93万亩增至393.1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2.04%,草原植被盖度提高3个百分点,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1月14日,位于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区的国家级公益林枝繁叶茂,随着人工造林面积持续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刘华摄)

昌吉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于明波说:“‘十五五’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点推进国土绿化扩面升级、优势林果品牌培育、林草生态资源全域开发三大工程。计划新建林草项目19个,总投资4.47亿元,重点实施三北六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综合治理、昌吉州准噶尔盆地绿洲保护综合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项目,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昌吉贡献林草力量。”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编辑:毛卫华通讯员:成石麟 刘华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