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三十载光阴,共话兄弟情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三十载光阴,共话兄弟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9 14: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兄弟,家里的牛吃得咋样?要不要再请兽医来瞧瞧?”近日,新疆精河县茫丁乡肖乃村村民莫合得江・买买提如常来到养殖圈舍,与“老大哥”张振华商议扩大养殖规模。这对跨越三十余年的兄弟,以互帮互助、患难与共的真情,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缘分搭桥,真情相待。1990年,莫合得江因父亲早逝家庭困顿,年少时便在张振华的棉花地打零工补贴家用。张振华看中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常送蔬菜、鸡蛋等生活用品,主动帮衬农活;得知他想承包棉田却缺技术,便手把手传授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技巧。1997年,莫合得江成功承包22亩棉花地,当年净赚2万余元,日子渐有起色,两人的友谊也在朝夕相处中愈发深厚。

患难与共,彰显担当。2013年7月,莫合得江确诊甲亢,他面对病情与待收的棉花地忧心忡忡。张振华当即拿出5000元助他安心治病,并主动包揽棉田除草、灌溉等农活,顶着烈日保障棉花丰收。出院后看到长势喜人的棉田,莫合得江紧握张振华的手热泪盈眶:“哥哥,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张振华笑着宽慰:“你身体好比啥都强,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份患难不离的真情,让情谊愈发坚实。

携手创业,共富增收。2020年9月,兄弟俩萌生牲畜养殖的想法,却面临30余万元前期投入缺口。新疆精河县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闻讯牵线,协调银行发放17万元贷款,邀请乡兽医站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圈舍消毒、疫病防治、饲料配比等技术。当年底,20多头育肥牛出栏,净赚10余万元。村民阿依布・阿山受其感染,主动提供场地入伙,“兄弟俩”变身“兄弟团”,养殖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村里民族团结、共同致富的鲜活典范。

榜样引领,同心筑梦。作为2019年精河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三十余年来,莫合得江与张振华用一件件暖心事、一次次互帮互助,书写了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只要各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莫合得江坚定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各族乡亲,带动更多人抱团发展。

如今的肖乃村,各族村民主动向“兄弟榜样”看齐,学习农业种植技术,传授养殖经验,邻里守望相助、创业携手同行。莫合得江与张振华用三十载坚守践行民族团结初心,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精河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编辑:毛卫华 通讯员:曹千一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