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屏障 交出绿色答卷 喀什地区完成16.9万亩退化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任务

筑牢生态屏障 交出绿色答卷 喀什地区完成16.9万亩退化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任务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8 14: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这里之前被评定为轻度退化草原,现在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近日,记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塔什库尔干乡布鲁牧场了解到,曾经稀疏裸露的地表如今被厚实的牧草覆盖,根系在冻土下稳固扎根,土壤肥力逐步恢复。

一直以来,塔什库尔干乡布鲁牧场由于缺水、土壤条件差以及粗放的管理等原因,导致牧场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降低。面对挑战,科学的修复策略是关键。“针对高原特殊的环境,我们选用了抗旱耐寒的乡土草种进行补播。”塔县草原站站长艾斯买提·拜克尔介绍,通过实施10万亩草原围栏,4000亩草原改良,有效遏制了布鲁牧场草原退化趋势。

帕米尔高原秋色。图片来源:壮美帕米尔

塔县的实践是喀什地区全域推进生态修复的缩影。喀什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是全国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全地区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力度,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大力推进草原改良、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等项目,提高草原植被覆盖度和产草量,针对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原,采取差异化治理措施,科学推进退化草原综合治理,不断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最新数据显示,本年度已完成退化草原生态修复16.9万亩,其中包括13万亩草原围栏建设和3.9万亩草原改良工程。

近期,巴楚县夏马勒国有林管理局林区已经为前期播撒的修复草种做好过冬准备。据巴楚县林草局项目办主任刘井文介绍,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需要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恢复规律,修复主要以自然封育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修复为辅。

从防治有害生物到推广实用技术,“组合拳”为生态复苏提供了持续动力。喀什地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紧盯子午沙鼠繁殖与觅食关键期,派专业人员赴一线开展专项防治行动,今年已完成4万亩鼠害防治任务,有效控制防治区域鼠害密度,减少鼠害对草原植被的破坏,实现每亩挽回鲜草损失20公斤。同时,为进一步做好草原修复工作,林草系统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常态化深入林区、草原和田间地头,“面对面讲管护、手把手教修剪”为农牧民解决林草抚育管护和林果管理等林草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推动技术成果落到实处。

如今的喀什,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保护之路。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编辑:毛卫华 通讯员:任鹏程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