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至8日,“‘文学天山的崛起’与新西部文学的新疆经验”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大学红湖校区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世纪新疆文学整体图景、“文学天山”现象、新西部文学的美学特质与发展路径展开深度研讨。
11月8日上午10:30,研讨会开幕式在新疆大学红湖校区图书馆二楼平面会议室正式拉开帷幕,由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新疆大学国家级平台党总支书记、新疆文艺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邹赞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新疆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在致辞中围绕“崛起的文学天山”主题,分享了对新疆文学发展的深度观察,强调了新西部文学在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共同体美学中的重要作用。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葛刚岩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
|
|
开幕式后,大会主题发言环节在邹赞教授的主持下有序开展。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震,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赋,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伊犁师范大学银龄教授王洪岳,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兵团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胡昌平,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朱贺琴、昌吉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王志萍,聚焦核心议题,从多维视角阐释新西部文学特质。
8日下午,研讨会分为三个分会场同步开展,近30位学者围绕“文学地理学与西部文学新动态”“西部地区重要作家作品”“新西部文学的美学原则”等议题展开研讨。研讨会闭幕式由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教授、兵团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凡主持,丁鹏飞、艾乐、杨钦增作为三个分会场的代表依次汇报研讨成果,现场氛围热烈。
随后,邹赞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他从四个方面对“新西部文学”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新世纪以来新疆文学的发展状况,总结新疆经验对于推动“新西部文学”发展的重要价值。此次盛会不仅是对新西部文学成果的系统梳理,更是对西部文学未来的清晰展望,相信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双重推动下,“文学天山”的影响力将愈加显著,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注入更多西部力量。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编辑:毛卫华 通讯员:杨钦增 宋媛溪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