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孟冬时节,哈尔滨芭蕾舞团演绎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乌鲁木齐市京剧院华丽启幕。正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华诞之际,该作品是援疆省市精品舞台剧目展演的又一佳作。《胡桃夹子》这一梦幻舞剧,与《天鹅湖》《睡美人》并称为“芭蕾皇冠上最璀璨的三颗钻石”。舞剧取材于德国作家霍夫曼经典文学作品《胡桃夹子和老鼠王》,通过“实境”与“虚境”的巧妙转化,营造出舞蹈美学与视觉呈现的梦幻氛围,讲述了一个关于善与恶、冒险与探索的核心主题,引导观者树立善良、勇敢与坚强的价值观。
一、戏剧层次的精神润泽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凭借舞蹈艺术载体和舞蹈技术技巧,塑造出跌宕起伏的戏剧走向与鲜活灵动的艺术形象,而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理想与志向,诠释出文化润疆作品展演的深刻意蕴,正所谓“象有尽而意无穷”。圣诞节的背景或许不常见,但关于“节日”“礼物”“幸福感”与“战胜邪恶”的情感内核,却能与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的喜庆氛围产生奇妙的节日情感共鸣,三代同堂所展示的温情与和谐,加深了家庭情感的共鸣,戏剧化的演绎使人看得会心一笑的同时又热泪盈眶,实现了情感的“润泽”。
舞剧第一幕开始阶段,少女克拉拉还是一个在家人庇护下快乐玩耍,收到礼物的幸福小孩,随着魔法降临,获得生命的“玩具士兵”与巨大的“鼠王”展开了战斗,胡桃夹子化身的王子节节败退,少女克拉拉鼓起勇气,主动勇敢地冲上前勇敢战胜“鼠王”。这场看似微小的胜利,却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少女克拉拉在梦境中,完成了从童年依赖到独立自主的成长仪式。这勇气,就像是全疆人民在维护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过程中的强心剂。
在舞剧谢幕之际,哈尔滨歌舞团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彩蛋”表演,随着《掀起你的盖头来》的悠扬旋律,共同跳起了“麦西来甫”,将芭蕾舞的优雅与新疆歌舞的热情完美交融,这种双向的文化交融与创造,让观者倍感亲切与激动,两地人民在新疆民歌的回响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艺术的交融交流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以文化促心灵,加深了心灵的“润泽”。
舞剧中所承载的关于家庭温暖以及坚韧勇气,是当下最为纯粹的精神力量,深深振奋着每一位观者的心灵。通过此类精品舞台剧目的展演,提高了全疆人民的幸福感与文化素养,为精神文化的润泽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正如《胡桃夹子》戏剧化演绎出的情感纽带链系,以及对抗“鼠王”这一类代表“恶势力”的英勇无畏精神,均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且多维度的作用,从主观意识上助力新疆人民繁荣发展。
二、虚实交织中梦境结构与美学境界
《胡桃夹子》的整个叙事框架,就是一场“虚实交织”的舞蹈美学实践,通过舞蹈语汇演绎了截然不同的“现实”与“梦幻”的两个世界。舞剧第一幕中用“实境”营造了克拉拉睡梦之前的圣诞家庭聚会的场景,孩子们的群舞活泼并富有童真,孩子们收获礼物的期待与欣喜,将观众拉入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正是这坚实的“实”,催生了后续瑰丽奇幻的“虚”,为后续梦境铺陈情感递进的脉络与逻辑起点。夜幕降临,克拉拉沉入梦境,胡桃夹子幻化为英俊王子,“鼠王”的忽然闯入,成为现实跃入幻境的关键节点。变大的圣诞树,复活的玩偶与邪恶的“鼠王”,共同构成了空间的异化,推进着舞剧结构迈向虚实转换的临界点。随着第二幕的帷幕拉开,少女克拉拉来到了梦幻的糖果王国,纯粹的“虚境”便由此展开——它几乎不再推进剧情,而是一场为了欢迎克拉拉而举行的舞蹈盛会,完成了从叙事到展示,从具体到抽象的转换,是纯粹情感与形式美的爆发。
这种“虚实相生”的美学效果,不拘泥于物理的真实,而追求情感与心理的真实。在少女克拉拉的梦境中,复活的玩偶,代表“恶”的“鼠王”,以及胜利后的梦幻,均遵循了童年幻想的逻辑,舞剧将这种内在逻辑外化为可见的、动人的形式。那份由舞蹈构筑的美学意象,却内化为了生命中勇气与坚强的力量,这种虚实交织的舞蹈美学叙事结构,与中国美学中“美在意象”和“愚幻于真”的创作理念完美契合。
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哈尔滨芭蕾舞团秉承“扎根经典、融合本土、突出特色”的创作方向,再现了这一经典,在原舞剧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改编,融入华夏文化元素。重新编创的“花之圆舞曲”展现出中西融合的独特韵味,打破了“程式化”的规则和大众惯常的审美期待。其改编的最大亮点是女舞者手持花环翩跹起舞,舞姿既华丽又宏大,舞蹈语汇与舞台调度皆以“圆”为核心,尽显东方韵律之美。
舞剧《胡桃夹子》中第二幕性格舞部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将西班牙、阿拉伯、中国、俄罗斯等地的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展示,原舞剧创作的本质是服务于西方观众对东方的猎奇心理,东方文化此时作为“他者”,是一种文化上的“被表述”,而哈尔滨芭蕾舞团此次带来的《胡桃夹子》性格舞部分做出了创造性的重构,尤其是中国舞舞段给人眼前一亮之感,中国的编舞者注入了其“华夏气韵”的传统精神,女舞者身穿中国传统技艺中青花瓷图案的衣服,在芭蕾舞足尖技术之上融合了中国古典舞以及传统中国武术元素,尽显中国古典美学范式。将原本单薄的刻板印象,转变为一场自信、优雅的东方文化展示。是一场文化觉醒到文化自信的转化。在面对全球化发展的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强大,世界需要聆听更多的中国声音,作为无国界的身体语言艺术,能够超越语言界限,舞蹈艺术能够更好地架起媒介作用,把华夏文明灌注入芭蕾舞剧中讲给世界听。
结语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诞生于19世纪的西方国家,其后经历多次改编重演,而此次哈尔滨芭蕾舞团带来的《胡桃夹子》不是“照搬”这一部梦幻的芭蕾舞剧的单一展演,是精心重构与超越的一个流动的文化场域。在这里将经典艺术作品通过重构,赋予了其深刻的艺术价值,在文化交流中彰显中华文化的新魅力,使观者从文化自信转入文化自强。舞剧拥有完美的叙事结构,让观者在“虚实交织”的梦幻中品味坚韧的精神价值。哈尔滨芭蕾舞团的编导们以开放包容的视角融入中华文化基因,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经典芭蕾舞蹈作品。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杨婷
作者简介:杨婷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讲师
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