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雅胡杨季丨十五年守护铸就金色名片 生态旅游谱写发展新篇

沙雅胡杨季丨十五年守护铸就金色名片 生态旅游谱写发展新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9 19: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随着秋风渐起,新疆沙雅县470万亩原生态胡杨林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季节。作为新疆最具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品牌之一,沙雅胡杨季走过了十五年不凡历程,从单纯的观光活动发展成为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的典范。

如今在塔里木河两岸长势良好的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原生态胡杨林。程磊 摄

2009年10月,新疆沙雅国际胡杨节开幕,沙雅胡杨吸引了近百位摄影记者和数千名游客的目光。历年来举行胡杨季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秋季旅游发展。

截至今年,沙雅胡杨季已经走过15个年头。在这片土地上,时光以两种方式被清晰记录,一种是节庆年鉴上不断更新的数字,从首届的青涩探索到如今的声名远扬;另一种是胡杨的年轮,在十五度枯荣交替间,默默诉说着守护与传承的永恒故事。

生活在新疆沙漠中的胡杨树,被新疆人民誉为沙漠的脊梁或英雄树,“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三千年情怀”。资料图

多年来,沙雅县以塔里木河全流域胡杨林保护区生态补水为契机,沙雅县从2016年开始系统推进生态修复,通过实施胡杨林生态修复工程,清理引洪渠超过200公里,修建拦洪坝近50公里。同时,创新推行“民间林长”制度,聘请当地牧民担任护林员,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

沙雅县对天然胡杨林叶部病害启动飞机喷药防治作业。程磊 摄

在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阿合库尔管护所,护林员艾山·艾依提已经守护了这片林地整整9年。然而,若将时间的尺度拉长,他与这片胡杨林的缘分,早已贯穿了他生命的44个春秋。从小生活在胡杨林边上,这片胡杨林对他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职责的所在。它是他童年的游乐场,是刻入血脉的乡愁,是父辈的无声教诲。如今,他的守护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他欣喜地看到,随着每年胡杨季系列活动的举办和生态保护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一样珍视这片金色林海。“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现在又在这里工作。”艾山·艾依提望着无边的胡杨林,目光深邃,“我的父辈把这片完整的林子交给了我,我的任务就是让它更健康、更有生机地交给我的孩子以及所有未来的人。”

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护林员正在对天然胡杨林进行巡护。王水江 摄

沙雅县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打造沙雁洲、雁鸣湖等特色景区,开发胡杨摄影、生态研学等特色产品。去年胡杨季期间,接待游客量及旅游收入都创历史新高。今年,沙雅各大景区进行了提升改造,将进一步拉动客流量及旅游收入。

沙雅县通过引洪灌溉工程让470万亩胡杨林喝上塔里木河“活水”。王水江 摄

“我们坚持治水兴水相结合,牢牢抓住汛期,通过修建拦洪坝、开挖引洪渠,向胡杨林区实施引洪灌溉,持续加强生态修复。”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胡杨林保护中心主任强利民告诉记者。

沙雅县通过引洪灌溉工程让胡杨林喝上塔里木河“活水”。王水江 摄

今年沙雅胡杨季系列活动将更加注重游客体验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不仅展现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更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沙雅县通过新建引洪渠、清淤疏浚河道、改建方涵桥等工程措施进一步保护470万亩原生态胡杨林,胡杨林长势良好。程磊 摄

回顾2009年首届沙雅胡杨季系列活动,其初衷更多是向外界展示沙雅得天独厚的自然遗产。过去,人们惊叹于镜头下胡杨林的壮美,但旅游体验仍停留在“观赏”层面。十五年的探索与创新,沙雅胡杨季成功完成了从单一观光到多元沉浸的华丽转身。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王水江)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