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互嵌式社区里的民族团结“共生密码”

新疆阿克苏市:互嵌式社区里的民族团结“共生密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9 12: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阿克苏地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民族团结在朝夕相处中生根开花。

在阿克苏市阳光里小区的多功能活动室内,居民们或排练舞蹈、或打乒乓球、或围坐下棋,气氛其乐融融。这个由8个老旧小区整合而成的新小区,过去曾面临设施陈旧、空间局促、居民交流少等问题。经过拆除围墙、打通道路、整合公共资源、更新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改造,居民生活便捷性显著提升,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小区的多功能活动室内,居民们或排练舞蹈 刘兵兵 摄)

“改造前小区没这么漂亮整洁干净”居民喻庆玲说,“现在活动中心非常好,有家庭医生,头疼脑热下楼就能看,还有乒乓球台、活动室,跳舞打牌都很方便,生活特别高兴。”在此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张兰也感叹:“改造后环境好,房子像新的一样,住着挺好。”

作为改造后的互嵌式居住小区,阳光里小区不仅实现了颜值与功能的双提升,更促进了各族群众的日常交流与亲近。新建的活动室、服务中心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聚集地。居民徐琴说:“以前下班各回各家,交流少。现在打通后,文体娱乐、健身设施齐全,茶余饭后大家出来活动,增进了友谊。”阿皮旦·阿布来提也感受到变化:“邻居间互相帮忙,一起跳舞,小区有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氛围,民族团结融入了日常。”

阿克苏地区以阿克苏市、库车市为重点,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房源筹集、建设、分配中,遵循“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发展城镇互嵌式社区”的要求,为居民日常交流创造条件。来阿克苏市务工的谢利英申请到公共租赁住房后,在邻居热情帮助下迅速置办好家具。“邻居们对我很热情,拿凳子、桌子、椅子,互相帮忙,感谢他们。”谢利英说。

建设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阿克苏地区坚持“位置相邻、集散为整、邻里相通、文化相连、生活相关”原则,统一规划、拆违拆临,打通相近老旧小区围墙,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公共空间、整合公共资源,助力老旧小区“大变身”,打造出以圈促嵌、以嵌促融、以融促同的居住环境,以“空间融通”推动“人心相通”。

阿克苏市英巴扎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洪广介绍:“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构建互嵌式环境作为重要抓手,对57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通过打造聚居区,功能区和示范区,努力实现辖区群众从互不相识到守望相助、从居家独乐到同歌共舞的转变,各族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截至2024年底,阿克苏地区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5个,惠及群众78798户。2025年,地区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个,惠及群众1392户,以基础设施的“微改造”实现人心齐聚的“大提升”。

阿克苏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产科副科长马亚宾说:“地区各族群众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互嵌式居住使各民族有机融入大家庭,有利于改善职业结构、缩小发展差距,更有利于相互交流、理解和包容。”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刘兵兵)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