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西文东市”战略激活昌吉发展引擎

新疆昌吉市:“西文东市”战略激活昌吉发展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6 14: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头屯河畔的晚风轻抚过崭新的主题公园,星光下的夜市人声熙攘,烟火升腾;而在城西大学城的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年轻的学子们正为前沿的技术突破潜心钻研。今日的新疆昌吉市,“西文东市”战略正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脉络——西边聚才气,东部汇人气,双极并进,彼此联动,持续为城市注入蓬勃能量与动人魅力。

西文筑基:以教聚才,涵养城市发展底气

 “以前企业搞技术研发,经常因为缺乏专业平台卡壳。现在好了,学校周边的科创园里就能对接高校科研资源,研发效率提上去不少!” 昌吉城西科创园入驻企业负责人李工感慨道。在昌吉市城西,以昌吉学院为核心,联动多家科研机构的职教与科创融合区正加速成型,成为“西文”战略引领下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

(在昌吉市城西,以昌吉学院为核心,联动多家科研机构的职教与科创融合区正加速成型,成为“西文”战略引领下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

作为城市育才与创新的“战略基点”,“西文”区域秉承“强市育人、以文促市、依文彰文、文市共生”的思路,推动教育、科研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资源整合持续赋能:恐龙馆联动高校,共筑研学矩阵;滨湖河中央公园焕新升级,与文化场馆串联成廊,共同构筑起一片宜学宜游的“城市客厅”。

家住附近的市民张秋林深有感触:“现在学校多了,年轻人也多了,周边的小吃店、书店都开起来了,感觉城市特别有活力。周末带孩子来恐龙馆、滨湖河游玩,也特别方便。”

东市聚气:以业兴城,打造文旅消费高地

夜幕降临,秋风吹拂下头屯河西岸的生态廊道上,灯光为金黄的草木镀上柔和光晕,庭州生态绿谷内的夜市仍透着暖意,烤肉的香气伴随着零星的谈笑声,勾勒出秋日夜晚的惬意。作为“东市”战略的核心区域,这里正以“入疆旅游第一站”为定位,释放出生态与文旅融合的强大动能。

(庭州生态绿谷内的夜市仍透着暖意,勾勒出秋日夜晚的惬意。作为“东市”战略的核心区域,这里正以“入疆旅游第一站”为定位,释放出生态与文旅融合的强大动能。)

“东市”建设以聚集人气为目标,深度挖掘头屯河地缘优势,构建“生态 + 文旅 + 商业”的发展格局。五大主题公园景观持续提升,“以园养园”模式引入的特色餐饮、文创零售等短平快业态深受游客青睐;房车露营地的建设,与恐龙馆、灵香山等资源串联起全域旅游线路。

今年7月举办的“璀璨星光之夜”演唱会让昌吉体育馆内数千观众热情沸腾。而“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万人半程马拉松等活动的举办,更让“美食之都”的名片与文旅消费深度绑定。市民王海是个资深“吃货”,他笑着说:“秋天就爱来头屯河这边,既能沿着河岸看秋景,还能在附近吃到特色美食。现在外地有朋友来,我直接带到这儿,吃的玩的都合心意,体验感特别好。”

双极联动:城脉共生,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西文东市”不是简单的空间划分,而是城市发展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实现“文”与“市”的共生共荣。” 如今的昌吉市,“西文”区域培育的人才、研发技术为“东市”文旅项目升级、商业业态创新提供智力支撑;“东市”形成的消费市场与应用场景,又为“西文”区域的产学研转化开辟路径。

(滨湖河中央公园焕新升级,与文化场馆串联成廊,共同构筑起一片宜学宜游的“城市客厅”。)

东西两区通过“一市两区”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串联,实现了教育、文化、生态、商业资源的全域流动。从西部职教城的书香墨韵到东部头屯河的烟火人间,“西文东市”战略正让昌吉市的城市结构更优、活力更足。这座天山北麓的城市,正以双引擎驱动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王博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