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风华映天山,万里边疆谱新篇。70年来,新疆塔城地区的每一个县市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蜕变华章。70年的跨越,不仅是经济数据的攀升、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民生福祉的普惠、民族团结的升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喜悦的心情,推出这份聚焦塔城地区的特刊,以文字为笔、以影像为镜,全景式巡礼这片土地上日新月异的变迁,深情讲述各族儿女携手奋进的动人故事。今天推出的是:《乌苏市:工业强市走在前》。
从丝路驿站到天山北坡魅力新城,乌苏市以工业为笔,在园区崛起中勾勒产业集群的壮阔图景;以科技为墨,在田间地头绘就“慧种地”的现代农业新篇;文旅产业的蓬勃生长,让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碰撞出全域旅游的火花;民生领域的持续深耕,用教育、医疗、城建的温度,筑牢百姓幸福根基……如今,乌苏市乘势而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浪潮中,续写着更具活力与魅力的时代答卷。
新疆乌苏市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节点,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自治区成立70年来,乌苏市紧跟时代步伐,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
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蓬勃兴起;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化生产车间;从仅靠道路运输到畅通的物流枢纽;从丝路驿站到建天山北坡魅力新城……70载风雨兼程,乌苏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就产业兴旺、城乡繁荣、民生殷实的壮美画卷。
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214.18亿元,2024年达294.03亿元;
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91.05亿元,2024年119.97亿元;
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50.81亿元,2024年85.48亿元……
一组组增长的数字,不仅是乌苏市经济社区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更是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奋斗的“功勋簿”。
工业强市增实力
凯赛(乌苏)生物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乌苏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是2019年落户乌苏工业园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46项,产品达5类16个品种。从年产值不足千万元到超5亿元;从国内市场份额占45%到2023年至2025年每年一批完全国产化的采棉机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彰显了中国农机装备的先进制造水平,钵施然的发展历程是乌苏工业园区巨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乌苏市紧抓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工业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连续多年工业经济总量居塔城地区首位。
2014年,园区成功获评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两化”融合试验区;2023年,乌苏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6.2亿元,首次跨入自治区百亿园区行列。
今年4月,新疆首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在乌苏市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第四个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区。
依托新疆自由贸易区、新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三大战略平台,乌苏工业园区已集聚企业587家,构建起棉花纺织服装、智能装备制造、合成生物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智慧农业展新图
工人在乌苏旭恒佳纺织有限公司车间作业。乌苏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9月下旬,乌苏市百万亩棉花开始吐絮。望着自家520亩棉田一片白茫茫,百泉镇圪垯泉村村民陈万山心里乐开了花。此时的田间地头少了往日人工忙碌的身影,但陈万山脸上却多了几分淡定从容。
“以前给棉田浇水,得带着工具在地里跑六到八次,总担心浇水不均匀影响产量。现在用上智能灌溉系统,手机就能操控自动轮换滴水,不仅省人工,还比以前节约用水近30%,棉花长势也比往年好。”陈万山笑着展示手机上的灌溉数据。
陈万山家棉花管理模式,是乌苏市智慧农业发展的鲜活缩影。如今,在科技助力下,乌苏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良种、良田、良机、良法的深度融合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卫星导航播种、无人机植保等科技齐聚田间。乌苏市小麦、玉米、棉花、番茄等农作物已百分之百实现全程机械化。
70载风雨兼程,乌苏市农业发展精彩纷呈,曾经“广种薄收”是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今天,乌苏市农业已展现出由“会种地”到“慧种地”的新图景。
一系列农业“黑科技”的应用,让乌苏市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2025年,乌苏市冬小麦百亩攻关田创造了亩产790.02公斤的塔城地区最高纪录,用产量证明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强大力量。
文旅发展百业兴
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梦幻郁金香。乌苏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2024年,乌苏市接待游客621.2万人次,同比增长24.21%。今年1—8月,乌苏市共接待游客578.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14亿元。一系列亮眼数字的背后,是乌苏市在旅游产业上的精准布局和持续投入。
乌苏市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近年来,新建、续建、储备文旅项目54个,总投资34.31亿元。发挥101省道和独库公路G217线地理优势,建设“乌苏驿”成为乌苏旅游“会客厅”,借助新疆塔城乌苏啤酒节,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乌苏市现有A级景区18家,其中4A级1家,3A级17家,涵盖雪山、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乌苏市文旅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乌苏市积极培育创建星级酒店、快捷酒店等中高端文旅产业链项目,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目前,乌苏市正常营业的宾馆有115家,星级宾馆有5家,全市可提供床位7000余张。从交通网络完善到酒店餐饮升级,从景区提质扩容到客流量爆发式增长,70年来,乌苏市从丝绸之路驿站上的小城,蜕变为新疆旅游版图上的重要节点。
民生福祉暖民心
新疆乌苏啤酒(乌苏)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乌苏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教育、医疗、城建等,见证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与发展的力度。近年来,乌苏市在民生领域持续发力,书写了最温暖的民生答卷。
近5年,乌苏市投入3.7亿元,新建扩建11所学校,打造2所智慧校园。乌苏市第十幼儿园与第三中学新校区建成使用,让1610名学生就近入学,成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
全面实施市域医共体建设,以市级医疗机构为龙头,整合市乡两级医疗卫生资源,乌苏市4家中心乡镇卫生院月均门诊人次达2400人,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三级互认,让城乡居民的健康得到同等保障。
近年来,乌苏市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实施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及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惠民工程,使更多居民从中获益。着眼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打造9座公园和14个口袋公园,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角见美”的品质生活。
2018年建成投用的乌苏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优化服务,今年推动874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推进综合窗口改革,纳入17个部门190项业务,实现多种服务企业和群众便捷模式。截至目前,提供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事项80万余件。
乘风破浪立潮头,高歌猛进显本色。乌苏市将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展机遇,持续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加快内外贸易发展,为建设更具发展动力、更富有活力、更彰显魅力的新时代乌苏而努力奋斗。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范春海 代姣美 宋建亮)
记者手记
现代气息彰显城市发展品质与速度
文/范春海
改革赋能增活力,创新发展添动能。走入乌苏市,现代化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感受最深的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品质与速度。
在乌苏,啤酒成了这里的一张“金字招牌”,以乌苏啤酒为品牌支撑,以乌苏啤酒节为消费增长极,新疆塔城乌苏啤酒节已成功举办14届,有力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乌苏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从“传统制造”到“智造高地”,产业升级后的工业企业焕发新活力;从各自为营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让更多游客惊艳乌苏的大美风光;从全面实施市域医共体建设到普惠教育的扎实推进……在新疆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上,乌苏市正在书写着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的精彩答卷。
自治区成立70年来,乌苏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增速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乌苏,山好、水好、酒好;乌苏,物美、景美、人美。在乌苏,不仅能品味纯正的本地啤酒,还能体验旖旎的自然风光,更能感受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峥嵘70载,聚力再出发。乌苏市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赓续奋进、号角催征,携手奋进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