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法院公益诉讼发力:32.58亩农田8.2吨废旧地膜全清零

新源法院公益诉讼发力:32.58亩农田8.2吨废旧地膜全清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3 19: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0月10日,新疆新源县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涉农用薄膜污染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成功督促乡政府在诉讼期间完成全面整改,将32.58亩土地上的8.2吨废旧地膜彻底清理,成为司法护航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图为废旧农用薄膜在农田堆积画面。陈远 摄

2025年9月13日案件立案后,新源法院迅速向被诉乡政府送达法律文书,清晰传递“司法监督已启动”的信号。此举不仅为案件审理夯实基础,更让行政机关切实感受到解决农田污染问题的紧迫性与司法监督的约束力,为后续整改工作拧紧“责任发条”。

审理过程中,新源法院打破“坐等开庭”的传统模式,主动发挥桥梁作用,将诉讼程序转化为督促行政机关履职的“加速器”。第一时间与乡政府分管领导、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开展面对面沟通,结合案件证据材料,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农田地膜覆盖技术导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农田污染治理的责任要求,明确指出 32.58 亩污染土地地膜残留密度及对土壤肥力、农作物生长的潜在危害,帮助行政机关精准掌握整改方向,在法院依法监督下,乡政府化压力为动力,快速协调人力、调配车辆开展废旧地膜集中清理工作仅3天,困扰当地农户的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得到高效解决。

图为新源县人民法院办案法官张凯丽实地监督废旧地膜清理现场画面。陈远 摄

新源法院始终以“公共利益是否修复”为核心标准,整改完成后并未急于结案,而是联合检察院对整改现场进行核查验收。待检察院确认土地污染物清除、公共利益得到保障后,才依法裁定终结诉讼。这一严谨流程,既是对整改结果的司法确认,更彰显法院对公益保护的责任担当。

图为废旧农用薄膜在法院与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清理装车画面。陈远 摄

该案的成功办理,清晰传递出行政公益诉讼的核心目的——并非“追责”,而是通过司法监督推动“司法+行政”协同共治,为同类环境资源纠纷处理提供可复制经验,真正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下一步,新源县人民法院将持续聚焦环境资源保护领域,以精准司法为辖区生态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张凯丽)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