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油田700亿方“蓝金”托起南疆稳稳的幸福 生态效益相当于新植树木9.62亿棵

塔里木油田700亿方“蓝金”托起南疆稳稳的幸福 生态效益相当于新植树木9.62亿棵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05 13: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截至10月3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累计向新疆南疆五地州输送天然气突破700亿立方米,达到700.11亿立方米,折合替代标煤931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892.3万吨,生态效益相当于新植树木9.62亿棵。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塔里木油田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更托起了南疆各族群众“稳稳的幸福”。

南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百姓多以煤炭、柴草为主要生活燃料。自1998年首次向库尔勒市供气以来,塔里木油田持续推进“气化南疆”进程。2013年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全面投产后,建成覆盖南疆五地州的“万里气脉”,织就一条环塔里木盆地的“民生网”“幸福网”“文明网”和“稳定网”,彻底改变了南疆能源使用新格局。

如今,塔里木油田生产的天然气进入南疆千家万户,成为群众日常取暖、炊事的重要能源。2024年,向南疆年供气量突破75亿立方米,较2012年的25.27亿立方米增长近两倍,惠及南疆42个县市、46个农牧团场,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壁挂炉、燃气灶,告别“烟熏火燎”的传统生活方式,真真切切让各族群众过上清洁、低碳、环保的现代文明新生活。

在保障民生用气的同时,塔里木油田持续增强供气能力,建成克拉-克深、博孜-大北两个万亿方大气区和柯克亚、牙哈“双子星”储气库,构建起“一南一北”保供调峰“双保险”。2024年3月底,又一条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建设,这是新疆南北疆天然气利民管道扩建工程的关键部分,作为重要能源动脉和民生工程,全长2108公里,分三批建设,首批管道已在2024年冬供期投运供气,英买力至三岔、轮南至上库工业园区两条管道计划今年底全线贯通。届时,将实现塔里木油田克拉、克深等主力气田和南疆主干供气管网的互联互通、互为补充的多气源供气格局。

数智化转型成为提升保供能力的关键引擎。塔里木油田依托智能巡检、无人机巡护、集中调控等技术,构建“少人高效”的智慧管网运营模式,实现日供气能力从最初的百万立方米提升至2500万立方米。南疆天然气利民通过“四级五段”增压保供体系,确保天然气“送得远、稳得住、用得好”。

塔里木油田滚滚“福气”所到之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南疆地区燃气经营、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南疆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等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形成库尔勒、轮台、库车、阿克苏、喀什、泽普等石油石化产业链。在“福气”推动下,喀什地区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占比提升至25%,并逐年递增。和田市成为全疆首个实现天然气整体集中供暖的城市,乡镇气化率持续提高。

作为国家“西气西用”战略的重要支撑,塔里木油田不仅筑牢南疆能源底盘,还通过油地共建,深度融入地方发展,为奥都糖业、新疆明辉新材料等1000多家实体企业助力,拉动南疆巴州、阿克苏等五地州GDP贡献超过 35%,成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强大动力。

今年9月,我国最西端的天然气液化站——阿图什液化站正式投运,实现帕米尔高原LNG零的突破,这更进一步织密了南疆清洁能源网络,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柴火时代”到“燃气时代”,塔里木油田用700亿立方米的“蓝金”,铺就了一条温暖、清洁、可持续的民生之路与发展之路,展现了央企在能源保供、生态保护与区域协同中的责任与担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贡献石油力量。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摄影 陈士兵)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