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小渠子一村:股权分红算出红火日子

新疆昌吉市小渠子一村:股权分红算出红火日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7 15: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之际,天山南北涌动着蓬勃发展活力。新疆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小渠子一村的蜕变,正是这片土地砥砺奋进的生动缩影 —— 这个曾负债累累的 “薄弱村”,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东风,实现农民变股东、集体经济腾飞的华丽转身。

2025年9月21日,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小渠子一村新貌。(刘华摄)

一张印满红手印的照片,藏着小渠子一村的蜕变密码。当年 30 多位村民抱着 “一心想变、主动求变” 的劲头,在改革文件上按下 “决心章”。谁曾想,这一按竟按下了村子的新生:从厘清产权、盘活土地到抱团发展产业,曾经的 “负债村” 步步赶超,成为昌吉市首个集体经济产值过亿元的村庄。这一枚枚红手印,既是改革起点,更是村子从 “靠天吃饭” 迈向 “产业兴村” 的有力见证。

村民兰维梅是变迁的亲历者。30 年前初嫁时,家里住土坯房、收入微薄;如今,她和丈夫从失地农民变 “股东”,手握股权证年年稳定分红。“2016 年成股民、拿到股权证时特别高兴,到 2024 年分红翻了近 10 倍,从一人一股1000多元到现在的一人一股6000元,全家总共拿了 3 万多块。现在日子好了,能旅游、能给家里添车,心里别提多幸福!” 兰维梅的话里满是喜悦。

2018年7月12日,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小渠子一村村民拿到股权证。(梁宏涛摄)

兰维梅家的变化,是小渠子一村 “翻身账” 的缩影。2005 年前,这里是典型的城郊 “薄弱村”:村民住土坯房、走泥泞路,人均耕地 1.5 亩、年收入不足 1500 元,村集体还欠着 27 万元外债。2006 年昌吉市城中村改造,村里 581 亩集体土地被征收,拿到补偿款后,村 “两委” 没有 “分光吃净”,而是走上 “土地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的新路子。

“当时村民想把征地款直接分了,但这不符合政策。”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炳荣回忆,“我从华西村学习归来,认准壮大集体经济才能让村民长期得实惠。我们挨家挨户宣传,村民们特别理解,最终留下几百万元发展资金,一步步把集体经济做起来。”

在杨炳荣带领下,村 “两委” 和村民敢闯敢试,淘到了集体经济 “第一桶金”。2008 年,村里在二六工镇拍下 1600 亩地,建成新型农民再创业基地,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更点燃了抱团发展的信心。“我们给每个村民分了 3 亩地,种西瓜、棉花、小麦,每年增收 10%,今年这块地预计能为集体创收 200 万元左右。” 杨炳荣说。

改革步伐越迈越稳。2016 年 4 月,小渠子一村成为自治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第一村,按 “组织准备、清产核资、股权量化、成立合作社” 流程,构建起 “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 的 “三变” 格局。同年,昌吉市首家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这里成立,165 户 407 名村民全部拿到股权证,“农民” 身份多了 “股东” 新标签,集体资产保值、村民增收有了坚实保障。

2025年9月21日,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小渠子一村新貌。(刘华摄)

从 “分光吃净” 到 “滚雪球” 发展,小渠子一村用补偿款不断投资,蹚出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200 万元补偿款用于危楼改造 “和谐楼”,如今资产已升值至 1000 多万元;竞购农副产品加工园,6 家食品企业入驻,每年为集体增收 150 多万元;加上现有养殖区、商业门面和在建农贸市场,多元产业撑起了集体增收的 “钱袋子”。

“变化真是翻了几十番!” 杨炳荣感慨,“以前村集体年收入不足 2 万元,固定资产就一个六七万元的文化室;现在年收入达几百万元,固定资产过亿、存款超 5000 万元。”

改革红利实实在在改变着村民生活。曾经靠种地谋生的村民,如今有的租门面收租金,有的在集体项目上班领工资。2013 年,村集体投入 400 多万元,为 300 多名符合条件的村民补缴 15 年养老保险。62 岁的王天海如今每月能领 2300 多元退休金,加上年底分红,日子过得十分惬意:“我和老伴一个月能拿 4000 多块,闲了就去海南、全疆各地转转,比以前舒心太多!”

2020年1月17日,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小渠子一村村民拿到分红资金。(梁宏涛摄)

“2023 年一人一股分红 5200 元,2024 年涨到 6000 元,这都是大家抱团干出来的!2025 年预计能分到 7000 元以上,这是大好事!” 杨炳荣的话语里满是期待。

2024 年是 “十四五” 收官、“十五五” 谋篇的关键年,小渠子一村 “两委” 已开始谋划新发展。目前,村子已初步形成工业园区、服务业、养殖业、种植业、商业五大产业,村民中还流传起顺口溜:“小渠子一村民声高,党的政策就是好;产权改革促发展,集体经济更兴旺;分红一年胜一年,幸福生活比蜜甜!”

小渠子一村的 “账本” 上,写满 “变” 与 “不变”:土坯房变新楼房、耕地变经营性资产、农民变股东,这是看得见的 “变迁”;村 “两委” 守住集体资产、让村民共享红利的初心,以及村民脸上越来越浓的笑意,始终 “不变”。如今,这样的蜕变故事,正在昌吉市 11 万农民股东的生活里延续 —— 小渠子一村从 “穷村落” 到 “明星村” 的跨越,不仅是一个村的成长,更是新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结出的丰硕成果。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刘华 张楼 劳健锋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