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新疆南疆地区四地州的“甬库杯”国家通用语言牌总决赛在库车市南湖广场盛大开幕。此次大赛旨在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南疆四地州以牌为媒介,以赛促学,致力于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增强“五个认同”,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促进各民族如石榴籽般紧紧抱在一起,实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总决赛由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指挥部与阿克苏地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宁波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指挥部、南疆语文教研中心、库车市委宣传部及库车市融媒体中心共同承办。此外,阿克苏地区7县2市、和田地区和田市、喀什地区泽普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等地的县(市)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也给予了协办支持,构建了跨区域、多层级的赛事保障体系。
语言通,则心相通。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作用。对口支援库车十五年来,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对口援疆的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工程,充分发挥援疆教师团队作用,自主设计出10套涵盖1092个常用字的国家通用语言牌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同时,成立宁波国通语名师工作站,聘请推广大使,连续四年组织库车市和阿克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牌大赛,全方位助力库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库车市委副书记、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市教育工委书记杨勇介绍,2025年,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的统筹指导下,宁波援疆指挥部联合北京、江西、上海等援疆指挥部,将国家通用语言牌成功推广至南疆四地州。经过三个多月的推广,累计举办各类赛事1218场,覆盖南疆12个县(市)、124个乡镇(街道)及1200个行政村,吸引110万少数民族群众参与,掀起一波又一波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热潮。
今日决赛现场,来自南疆四地州的48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他们以每四人为一组,每人手持13张牌,其中随机抽出两张作为明牌置于桌面。比赛中,选手们通过抽签确定出牌顺序。首先出牌的选手需审视手中牌面,判断是否能够与桌上的明牌组合成成语。若能,则需大声读出该成语,并简要阐述其大致含义,同时将相应牌面补至桌面。若手中无牌可组成成语,则轮至下一位选手出牌。
经过四轮激烈争夺,库车市热那古丽·吾斯曼荣获总决赛一等奖,沙雅县热合曼·吐地、库车市买力克扎提·吐尔松获二等奖,和田市阿丽米热·伊米提、阿克苏市穆耶赛尔·吐尔洪和温宿县亚库普·亚森摘得三等奖。
参赛选手亚库普·亚森进入第二轮成语比赛,他说:“成语比赛还是有一定难度,比赛中有些成语一时想不到,让对手赢得牌权,对比赛结果影响较大。”
获得此次活动冠军的热那古丽·吾斯曼说:“为了参加比赛,我每天都练,每天丰富我的词汇量,在比赛中我发挥出正常水平。”
杨勇表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南疆四地州作为多民族聚居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打破沟通壁垒、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之举。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援疆的先行者,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立足库车实际需求,自主研发的国家通用语言牌,以趣味化、场景化的设计,将文字结构、词语搭配和发音技巧融入游戏,成为南疆地区推广普通话、促进文化交流的特色载体。
国家通用语言牌的推广,本质是文化认同的“筑基工程”。各族群众在“出牌”中积累词汇,在“对弈”中深化理解,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活”起来。更令人欣喜的是,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农牧民正走进电商直播间、当上景区讲解员,让小白杏、葡萄干、艾德莱斯绸走向全国,实现了从“学得进”到“用得好”,让文化认同融入生活,让援疆红利在共享中扎根基层、惠及万家!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马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