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丨万亩苹果“链”上升级 结出乡村振兴“幸福果”

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丨万亩苹果“链”上升级 结出乡村振兴“幸福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15 17: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新疆阿拉尔市六团双城镇万亩苹果迎来丰收,红彤彤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穿梭林间,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很难想象,这片果香满溢的土地,曾因品种单一、市场萎缩,一度陷入发展困境。

香妃海棠迎来丰收季。王芳芳 摄

作为当地苹果种植最早的连队之一,二连的苹果种植规模已超过一万亩。然而,过去依赖传统红富士“单打独斗”的模式,逐渐跟不上市场多样化需求,销量连年下滑,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色泽诱人的香妃海棠俏枝头。王芳芳 摄

“随着规模扩大,品种单一带来的市场竞争弱、采收季节用工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二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吴振华说。为打破瓶颈,团镇将品种优化作为突破口,锚定“早中晚熟搭配、多品种布局”方向,大力引进苹果新品种。

果农正忙着采摘香妃海棠。王芳芳 摄

近几年,六团双城镇组建专业技术团队,经过反复试验筛选,陆续推广香妃海棠等十余个矮化密植型苹果新品,实现“红黄绿三色搭配、早中晚错峰上市”。职工王军便是品种转型的受益者,他种植的30多亩香妃海棠今年进入采收季。他说:“当初不少人劝我说小众品种会亏本,但我想试试新路子。如今,香妃海棠不仅稳定挂果,价格还稳居每公斤9.4元,效益比预想的好太多!”

刚采摘下来的苹果在地头进行分级包装。王芳芳 摄

多品种布局不仅拉长了销售周期,缓解了集中上市压力,更提升了果品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六团双城镇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

产业振兴不能只靠种植。六团双城镇同步推动苹果产业向储存、销售、深加工全链条延伸,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苹果“卖得更远、卖得更好”;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冰糖心”苹果先后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团镇也获评“一连一品”示范镇。

今年,六团双城镇再投近亿元建设现代化果品深加工基地,预计全年加工苹果达14万吨,产值突破8.5亿元,规模与效益均创历史新高。“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优化品种、引进龙头企业,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团镇增效、职工增收。”六团双城镇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副主任李宏程说。

从“单一困境”到“全链振兴”,六团双城镇的万亩苹果园里,一颗颗“转型果”正成为职工群众的“致富果”,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果”。

(中国日报记者 毛卫华| 金付生 王芳芳 迪丽拜尔·艾沙 阿克加依·努尔拜克)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