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运已经落下帷幕,新疆铁路再次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累计发送旅客1241万人次,日均2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7.8%。这一成绩反映了新疆铁路运输能力的显著提升,更是新疆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作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新疆铁路正以创新服务、智慧运营和文旅融合为引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暑运,新疆铁路客流呈现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三流叠加”的鲜明特征。尤其是随着新疆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独库公路、喀纳斯等景点成为热门“打卡”点,那拉提音乐节、吐鲁番葡萄节等文旅活动密集举办,进一步刺激了出行需求。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新疆铁路部门依托12306客票预售和候补大数据开展客流预测,通过动态分析400余个数据维度,精准实施实施运力调度。暑运期间累计加开1867列临时旅客列车,组织1347列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列车加挂车厢941辆/次,使乌鲁木齐至伊宁、喀什等热门线路运力提升显著,有效缓解了运输压力。
暑运期间,新疆铁路累计开行25列旅游专列,接待游客近7000人次。这些旅游专列不仅为出行的游客提供了舒适的出行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更将新疆特色文化融入车厢、融入行程,让游客体验了满满的“新疆味”。如“民族团结号”专列设置非遗展示区,让旅客在旅途中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铁路+旅游”模式的典范。
新疆铁路部门还与文旅、教育机构深度合作,推出研学专列、摄影专列等特色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例如,“坐着火车游新疆”系列产品将交通与深度游结合,游客可在专列上享受特色美食、观看民族歌舞表演,甚至参与手工艺制作,使铁路旅行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升级为沉浸式文旅体验。
新疆铁路不仅是旅游经济的助推器,更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暑运末期,针对学生返校高峰,铁路部门提前预留67列图定列车票额,并推出“学生票智能候补”服务,确保学子顺利返校。此外,新疆铁路部门还优化了银发旅客服务,在重点车站设置“适老化”候车区,配备维汉双语服务,让老年旅客出行更便捷。
1241万人次的暑运成绩,是新疆铁路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点。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运输工具”到“经济引擎”,新疆铁路正以创新和担当,织就一幅民生幸福、区域协调、开放共赢的发展画卷。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张阳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