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开学季,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组织13名法治副校长深入市区中小学开展 “开学第一课” 法治宣讲活动,以 “精准化、互动化、长效化” 为导向,通过创新形式、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将专业的法治精神带进课堂,将司法的温度融入校园,切实推动了法治进校园工作走深走实,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精准 “靶向备课” 定制法治 “营养套餐”
霍尔果斯市人民法院打破 “一刀切” 宣讲模式,建立 “学校 - 教师 - 学生” 三维沟通机制:与学校教务处座谈掌握校园矛盾类型,与班主任交流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将宣讲内容分为 “幼儿段”“小学段”“中学段”:“幼儿段”“小学段”以 “故事 + 漫画” 形式讲解交通安全、校园欺凌预防等基础安全知识,讲解校园暴力的危害、识别方法及求助渠道,通过卡通案例让学生直观认识 “骂人、推搡也是校园暴力”;中学段结合案例解析民法典、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禁毒反诈等深度内容。
同时,针对在校内发现的 “未成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高年级学生网络消费纠纷增多”“校园霸凌”等突出问题,专门补充了针对性讲解内容,确保宣讲直击痛点、精准发力,将专业法律术语转化为 “同学间打架可能承担什么责任”“刷礼物的钱能要回来吗”“校园暴力要承担什么后果”“被欺负了该找谁帮忙” 等学生易懂的表述,让法律知识真正 “听得懂、用得上”。
创新 “互动课堂” 激活法治教育活力
法治副校长们宣讲采用 “案例 + 情景 + 载体” 三重创新模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案例教学中,通过“案情还原 - 后果分析 - 自我反思”逻辑,结合“校园欺凌致轻伤”等案例,播放相关案例视频片段,讲解法律责任,引导学生讨论应对方法。
同时通过“模拟法庭”“模拟调解”课程,组织学生扮演法官、当事人等角色,还原纠纷处理、事故报案等场景。“模拟调解” 现场,学生围绕 “课间游戏碰撞纠纷” 厘清责任、商讨方案,在实践中深化 “换位思考”“依法办事” 认知,活动参与度较传统宣讲提升 60% 以上。
构建 “联动机制” 夯实法治教育根基
霍尔果斯市人民法院构建教育局、学校协同参与的 “齐抓共管” 格局。一方面,协同实施法治副校长聘任制度,积极引导和促进学校素质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开展法治工作,明确法院负责师资、内容、指导,学校负责场地、组织、宣传,指定联络员对接需求,通过活动前共调方案、活动中协助互动、活动后联合复盘保障衔接顺畅。另一方面,明确定期开展线下宣讲、线上推送、实践活动,法治副校长定期驻校提供法律咨询,推动法治教育从 “开学第一课” 延伸为 “全年不断线”。
下一步,霍尔果斯市人民法院将持续优化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系统化、精准化,不断巩固和扩大普法成效,让法治意识深深植根于青少年心中,助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法治根基。
(中国日报记者 毛卫华|古力娜尔·杰俄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