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洒天山,不负年华奉龟兹”,这是浙江宁波市第十一批援疆教师总领队、库车市阳明小学党支部书记胡涛波援疆路上的赤诚写照。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这位怀揣教育初心的援疆人,已带领“51甬师团”踏上天山脚下的热土整整一年。
从甬江晨潮里的“书藏古今”,到龟兹落日下的“支教传薪”,胡涛波始终以行动践行“山海相依”的教育承诺——他将江南智慧融入甬师教案,与新疆课堂的民族风情碰撞共鸣,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教育传递中,搭建起跨越万里的文明对话桥梁;更以“同心筑梦”的双向奔赴,在这片土地上读懂“坚守”的重量、“共生”的深度,让不同灵魂的温度交融共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作为援疆教师总领队,胡涛波始终将推动库车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视为己任,带领全体援疆教师深耕一线。一年来,在库车市委、市政府、宁波援疆指挥部及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他坚定推进教育援疆“组团式—全链式—共享式”迭代升级,以三大核心举措为库车教育注入强劲动能。
传承・融合・创新:打造特色教育“矩阵”,树立南疆标杆
胡涛波带领援疆学校传承“5E”飞地集团化管理模式,以“文化浸润+制度创新+数字赋能”为协同路径,构建“理念输入—实践转化—反哺创新”的可持续闭环,实现办学品质与文化特色双提升。在他的统筹下,各援疆学校亮点纷呈:应麟幼儿园深耕“六艺馆”,以传统文化启蒙为特色,成为库车学前教育文化浸润示范基地;阳明小学以智“汇”阳明为核心,打造校史馆、阳明TV、AI体育运动室、AI棋类室及阳明“智”造创客空间,引入宇树机器狗实现“传统+科技”智力援疆,在2024—2025学年期末阿克苏地区六年级、四年级质量检测中,均位列396所学校第一名,成为南疆基础教育标杆;慈孝书院于2025年6月获评“阿克苏地区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其《慈孝育心・团结筑梦》案例入选自治区援疆工作优秀案例;库车二中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学校,新增人工智能馆;库车中职成立金牌导游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新疆文旅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
破卷・成圈・赢享:锻造师资队伍“难离”,辐射优质资源
2024年11月,在胡涛波的推动下,宁波教育援疆“共享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以“立足一校,辐射一域”为理念,创新教育帮扶机制,拓展宁波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带动效能。成立至今,参与共享教师达123人次,特聘宁波后方柔性专家27人次,开展公益课堂107节、专题讲座62场,结对师徒104对,覆盖库车36所学校,辐射范围延伸至阿拉尔、拜城、温宿等阿克苏地区其他县市,惠及当地教师4500余人、家长2000余人、学生12800余人,形成“援疆引领、教师成长、教研跃升”的良性循环。此外,胡涛波还引导援疆教师联动后方企业与学校,累计捐助物资金额超100万元,真正实现“从卷到圈”的生态重构、“从想到享”的内生突破、“从引到赢”的发展共进。
互嵌・赋能・共融:培育时代新人“铸牢”,厚植民族团结
聚焦“全链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胡涛波带领团队深化“互嵌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阳明小学在他的指导下,开展“阳明文化丝路行”“云端书信手拉手”“飞地学校交流交往”等活动,持续擦亮“石榴籽”品牌;慈孝书院通过“慈孝文化寻迹行”“点亮微心愿”等实践,实现“知识传授”与“情感共融”双丰收,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
“支援库车就是发展宁波”,这是胡涛波始终秉持的理念。下一步,在宁波援疆指挥部的精准引领下,他将带领团队持续挖掘文化润疆实施路径、推进库车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家门口”的研学品牌。以“一群人、一件事、一起干、一定赢”的拼搏姿态,胡涛波正全力擦亮教育援疆这张宁波对口支援工作的金名片,让甬库情谊如天山雪水,清澈绵长,滋润每一寸教育沃土。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王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