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叶尔羌河下游,本该是酷热难耐
干旱少雨的时节
然而今年
这里却呈现出一番别样的景象
沿着叶尔羌河两岸
郁郁葱葱的胡杨林连绵不绝,河水漫灌
水深达到1米左右,远远望去
仿佛置身于南方涨潮后的红树林湿地
让人很难将眼前这片水乡泽国
与印象中那片
“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
倒而一千年不朽”
的坚毅胡杨联系起来
8月26日,记者走进这片林子时,夏马勒国有林管理局的抗洪工作已接近尾声,但林区内依然忙碌。道路两旁堆满了防洪沙袋,铲车随时待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森林背后,一场关于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持久战已进行多年。
“我们盼水来,盼洪水来。”夏马勒国有林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王彦峰说。在旁人看来,洪水往往意味着灾难,然而对于这片胡杨林而言,洪水却是大自然赐予的珍贵礼物。每年七、八月份,叶尔羌河进入洪水期,这不仅是胡杨林的“狂欢”时刻,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焕发生机的关键时期。
巴楚县夏马勒胡杨林。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衣木然·麦麦提艾力 摄
“洪水为胡杨林带来了充足的水源
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
每一棵树木和每一株植物
同时
洪水让林场内几乎被水覆盖
大大减轻了防火压力
为森林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王彦峰说
夏马勒胡杨林场面积达210万亩,宛如一道绿色的长城,横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是阻挡沙漠侵袭的天然绿色屏障。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这片胡杨林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为了解决胡杨林长期干旱缺水的问题,自2019年起,夏马勒国有林管理局联合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利用叶尔羌河洪水到来的时机,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措施:修建拦洪坝拦截洪水,开挖引洪渠引导水流精准灌溉胡杨林,让干涸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胡杨林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
除了让胡杨喝上“救命水”
在胡杨林的生态修复过程中
虫害防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之前每年春天第一茬胡杨林叶子
都被春尺蠖吃完了
秋天能看到的金色胡杨
都是5月新长的第二茬叶子。”
王彦峰回忆道
春尺蠖的肆虐
严重影响了胡杨的生长和发育
甚至威胁到整个胡杨林的生态平衡
2014年,巴楚县投入专项资金,开始进行飞防作业。通过飞机喷洒农药的方式,对春尺蠖进行全面防治。这一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遏制了春尺蠖的蔓延,保护了胡杨的叶片,为胡杨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胡杨林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
“快看,兔子!”“快看,那有一只野鸡!”王彦峰带着记者在林中穿梭时,惊喜不断。“这一片小胡杨林就是近几年持续的引洪灌溉后,新长出来的小胡杨,小的有1米多,高的已达到3米,这些胡杨都能成材。”王彦峰说。
在8月20日的朋友圈,王彦峰发了一张照片:一棵死去的胡杨树经过水泡后,长出了小胡杨苗。这张照片迅速获得大家的纷纷点赞,人们赞叹这就是顽强不屈的胡杨精神。越往胡杨林深处走,离水源越远,明显能看见树从高到矮,从密到疏。“看这片红柳多漂亮,这都是这几年我们通过引洪,修建导流渠,将洪水引到沙漠边缘的成果。”王彦峰介绍道。每年,王彦峰他们还会采购2吨左右的红柳种子,撒进林场,助力生态恢复。
巴楚县夏马勒胡杨林。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衣木然·麦麦提艾力 摄
如今,夏马勒胡杨林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 胡杨林面积扩大、林下植物丰富、野生动物增多,这片曾饱受干旱与虫害困扰的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
54岁的护林员艾买提·图尔迪在这片胡杨林里已经工作了22年,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巨变。“以前是戈壁广、枯树多、沙尘频,现在则是胡杨壮、动物多、空气好。”艾买提说。
秋季胡杨林。(资料图)丁民 摄
如今
夏马勒国有林管理局
也更多借助科技力量
利用无人机巡护
建设有3套高空云台系统
可以更大范围监控林区状态
“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扩大胡杨林的宽度
加密胡杨林和林下植物的密度
让生态屏障作用更加突出。”
王彦峰说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余思民 邵昱魁 衣木然·麦麦提艾力 帕尔哈提·艾合麦提 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