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道崛起产业绿洲——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纺织印染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丝路古道崛起产业绿洲——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纺织印染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2 20: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曾经的丝路古道荒原驿站,如今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纺织印染产业新城——阿拉尔市。作为新疆四大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这里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一带一路”区位优势,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战略导向,实现了从“棉花仓库”到“纺织高地”的跨越式发展,构建起全链条、多元化、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体系。

筑基:全产业链闭环成型,破解产业发展关键瓶颈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整且坚韧的产业链条。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精准策略,聚焦原料供给与印染加工两大核心环节,逐步打通“纺纱-织布-印染-家纺-终端产品”全产业链,形成棉纺、粘胶、聚酯“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为纺织印染产业筑牢发展根基。

纺织新材料项目生产的聚酯长丝。程永超 摄

在原料保障上,第一师阿拉尔市打破了传统纺织产业“棉花独大”的局限,构建起覆盖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生物基纤维的全品类原料供应体系。2023年投产的纺织新材料一期30万吨聚酯长丝项目,改变了西北五省聚酯原料依赖外购的格局。截至2024年,第一师阿拉尔市纺织纤维总产能已突破百万吨级,成为全疆唯一同时具备棉纺、粘胶、聚酯三大主流原料的产业区。

印染环节是纺织产业链从“前端原料”向“后端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的关键。第一师阿拉尔市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引进,已建成全疆规模最大、品类最全、技术最优的染整基地。目前,第一师阿拉尔市印染产能达47.4万吨,涵盖散纤维染色、纱线染色、面料染整、数码印花等全品类加工,占全疆印染总量的50%以上。工业园区企业引进的德国门富士定型机、意大利美佳尼数码印花机等国际先进设备,实现了从坯布到成品面料的全程数智化生产。

新疆欣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织布车间。程永超 摄

产业链的整合升级,让第一师阿拉尔市实现了从“单一环节生产”到“全链条协同”的转变。新疆欣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0.8亿元,构建起“聚酯长丝-加弹-整经-织布-印染”一体化生产线,年转化聚酯原料10万吨,生产的高档家纺面料直接供应落户第一师阿拉尔市的浙江、江苏等地知名家纺品牌。2024年,新疆圣霖新材料纺织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后可实现“原料-织造-印染-成品”闭环生产,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产值增长超20亿元。

截至2024年,第一师阿拉尔市已集聚纺织服装企业6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家,建成纺纱规模274万锭、织布机2.3万台,2024年实现纺织服装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167亿元,产业链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赋能:绿色与数字双轮驱动,塑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双碳”目标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第一师阿拉尔市以绿色化转型为底色、以数字化升级为引擎,推动纺织印染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构建起兼具生态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模式。

绿色发展是第一师阿拉尔市纺织印染产业的鲜明标识。作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构建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体系。在废水处理领域,园区印染企业配套建设中水回用系统,整体回用率超45%,年节约用水超2000万吨;阿拉尔市兴美达印染有限公司还创新采用“臭氧氧化+膜分离”深度处理工艺,实现废水资源化、排放减量化。在能源利用上,园区企业配套建设200MW 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超3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新疆睿格纺织有限公司则通过锅炉余热回收、电机变频改造等技术,将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8%,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南疆首条再生涤纶短纤生产线试生产。程永超 摄

循环经济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拓展了绿色发展空间。2024年,第一师阿拉尔市引进南疆首条再生涤纶短纤生产线,年处理PET塑料瓶、工业废料等5万吨,生产高端再生涤纶短纤5万吨,产品用于环保面料等领域,填补了西北再生化纤生产空白;2025年启动的菌草种植-粘胶纤维项目,投资1530万元种植芦竹5500亩,以菌草纤维替代传统木浆原料生产粘胶纤维,不仅减少森林资源消耗,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形成“农业种植-工业生产-生态修复”的良性循环;总投资10亿元的玄武岩纤维产业园项目,利用当地玄武岩矿产资源,建设5万吨池窑连续玄武岩纤维生产线,推动第一师阿拉尔市纺织产业向“高性能新材料”领域突破。

数字化转型则为第一师阿拉尔市纺织印染产业注入“智慧基因”。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成“数据一个库、管理一条线、监管一张网”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企业项目备案、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手续均可“不见面”办理,审批时限缩短40%,阿拉尔市乐销实业有限公司等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8个月,创造了“阿拉尔速度”。在生产环节,企业纷纷加大数字化投入:新疆道格拉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工业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600台织机的生产数据,实现订单排产、质量监控、设备维护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良品率达99.2%。

拓局:政策赋能与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丝路纺织新高地

产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优质的营商环境作支撑,更需要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保障。第一师阿拉尔市通过政策精准赋能、优化要素配置,同时依托“一带一路”区位优势深耕市场,推动纺织印染产业从“区域集聚”向“拓展布局”迈进,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纺织新高地。

在营商环境优化上,第一师阿拉尔市推出“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对企业数字化改造、绿色技改项目给予补助;推行“保姆式”服务,设立“企业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土地审批到投产运营的全流程跟踪服务。

污水处理厂。程永超 摄

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承载能力。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构建起“双电源、双输气管线”的能源保障体系,220KV变电站、天然气门站等设施满足企业满负荷生产需求;道路、排污管网、供水管线等基础设施实现“九通一平”,配套建设了托育中心、幼儿园、商业综合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2025年将投运的中国轻纺城新疆分市场,规划建设“中亚面料展销专区”,面积达2万平方米,将吸引500余家国内外面料企业入驻,打造“西北面料交易中心”。

2025年秋季,全国布商大会将在阿拉尔市举行。此次大会不仅是对第一师阿拉尔市纺织印染产业发展成果的肯定,更将为其带来技术、资金、人才等优质资源,推动产业向“设计、品牌、终端”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展望未来,第一师阿拉尔市将以“3+3+1”现代产业体系为框架,持续做大做强纺织服装、绿色化工、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完善现代服务业支撑。到2027年,力争纺织印染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建成全疆最大的聚酯纤维基地、功能性面料研发中心和跨境纺织贸易枢纽,将这座从戈壁荒滩上崛起的军垦新城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上的“纺织绿洲”,贡献丝绸之路上产业转型的“阿拉尔方案”。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石继良  程永超)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