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养羊,地上增收“ 云端牧场”成牧民增收“新引擎”

“云”上养羊,地上增收“ 云端牧场”成牧民增收“新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1 19: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只羊带活整个产业!2025年,《新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点亮乡村振兴路——明确支持“农业+旅游+文化”融合,鼓励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而新疆哈巴河县,正用联农带农云端牧场这一生动实践,把政策蓝图逐渐变成和美乡村实景图、老百姓的增收账本和特色民俗文化名片。

8月27日,在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也根得空中草原,浙江游客王敏通过手机屏幕实时查看自己“代牧”的阿勒泰羊漫步牧场的画面。作为“云端牧主”,他专程来到哈巴河县入住联农带农云端牧场客栈,亲历阿勒泰羊成长环境,体验民俗非遗文化。

联农带农云端牧场,这个集有机养殖、文旅体验与电商溯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正以“农产品+文旅+电商”的融合模式,为阿勒泰牧区打开共富新通道。 

云端代牧:可视化溯源重构信任链  

“家人们,阿勒泰羊是喝低氘水、吃中草药长大的……”——一句句直播间的解说,让10余万网友见证了阿勒泰羊的有机生长环境。

消费者通过“那仁夏牧场”小程序认领羊羔后,可全程追踪羔羊运动轨迹、体重数据及牧场实况,直连哈巴河县493万亩获中国有机认证的四季牧场。牧民则借助智能项圈和直播技术,把传统放牧转化为“透明产业链”。

齐巴尔镇艾林阿克齐村的牧民叶尔别克·叶尔肯别克,2024年通过售卖饲养的700多只阿勒泰羊,获得了16万元收入。

联农带农:多元增收破解产业瓶颈

8月27日晚,暮色浸染哈巴河县那仁草原时,云端牧场客栈的十座星空房宛如散落山脊的水晶匣。2700米海拔的苍穹褪去白云,露出靛青底色,落地窗把连绵的阿尔泰山框成巨幅油画,远处的喀纳斯湖在晚霞中划出美丽的弧线。“云牧主”们裹着羊毛披毯蜷进星空床榻,清晰看见牧羊犬追着流星划过牧场,惊起毡房旁的夜鸟。远处传来冬不拉琴弦的震颤,混着现熬奶茶的香甜渗入房内,望远镜的目镜中,刚被认领的阿勒泰羊在北斗星下蜷成白色绒球……

“这里真是诗情画意般的存在。”王敏躺在云端客栈的床榻上无限感慨着。

新疆农投利信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华表示,联农带农云端牧场客栈专为通过“那仁夏牧场”小程序代牧阿勒泰羊及购买农产品的“云端牧主”开放,让他们看到通过有机认证的阿勒泰羊,从羔羊出生、出栏到餐桌的全程,感受“云端代牧”的有机可视化溯源。同时,通过代牧增加牧民收入,邀请消费者踏足牧场,让牧民以租赁马匹、销售鲜牛奶、酸奶疙瘩等方式提高除销售阿勒泰羊以外的其他收入,真正实现联农带农、共同致富。

“目前,‘云端牧场客栈’有10个星空房和9顶哈萨克毡房,为阿勒泰羊‘云端牧主’提供代牧羊生态环境参观、参与草原放牧生活、学习毡房搭建、马背骑行及冬不拉制作等非遗技艺、品尝阿勒泰羊的各种烹饪方式及哈萨克族特色美食等服务。”田华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在技术培训、市场拓展、品牌打造等方面继续努力,让阿勒泰羊‘云端代牧’成为牧民增收的‘新帮手’、草原保护的‘新卫士’,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科技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古丽娜 张福新 占尼别克·别热克)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