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稳农 机械提效 全链升级 昌吉市打造“中国番茄之都”核心产区

订单稳农 机械提效 全链升级 昌吉市打造“中国番茄之都”核心产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9 20: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天山脚下的新疆昌吉大地被铺天盖地的红色晕染。在新疆昌吉市榆树沟镇的万亩番茄田里,4台自走式采收机正穿梭作业,巨大的机械臂灵活地揽过枝蔓,红亮饱满的番茄瞬间被“收入囊中”,随后源源不断地倒进同步随行的卡车车厢。车厢里,颗颗番茄相互碰撞,发出“嘭嘭”的声响,仿佛在奏响丰收的乐章。

中国番茄看新疆,新疆番茄看昌吉。凭借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昌吉市种植加工番茄历史悠久。2025年,全市种植加工番茄面积达54276.1亩,占全州的50%左右。依托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如今,昌吉市正以“订单农业稳根基、全机械化提效率、产业链延伸拓空间”的发展路径,推动番茄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跨越,着力打造“中国番茄之都”核心产区。

订单全覆盖 机械强支撑 筑牢产业根基

榆树沟镇前进村二片区番茄种植大户马晓明正站在地头,看着满载番茄的卡车驶向加工厂,脸上的笑容藏不住:“今年种了1800亩番茄,年初就和中粮屯河签了订单,每公斤0.45元,亩产超过8吨,算下来能收入60多万元,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2025年,昌吉市54276.1亩加工番茄实现100%订单种植,订单价格稳定在每公斤0.45元左右,覆盖榆树沟、二六工、三工等主要种植乡镇,让500余户种植户吃下“定心丸”。

这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昌吉市破解番茄产业“原料供需不稳定”难题的关键举措。昌吉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马朝斌介绍:“我们组织企业与乡镇提前对接,根据加工能力科学规划种植面积,明确品种、产量、价格等核心条款,还联合司法部门规范合同文本,强化履约监管,从源头上避免‘原料过剩时企业压级压价、短缺时农户择价选厂’的问题。”数据显示,2024年昌吉市番茄总产达63.5万吨,加工制品产量9.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产能占全州41%、全疆13.3%,订单模式为这组亮眼数据提供了坚实支撑。

“以前种番茄靠天吃饭,市场好就多赚点,行情差可能血本无归。现在不一样了,年初签了订单,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多少钱,心里全有数。”二六工镇红星村一片区马英福的感慨道出了昌吉番茄种植户的共同心声。

从种植到采收,科技赋能让产业效率大幅提升。在二六工镇红星村的番茄基地里,水肥一体化设备正精准地将水和肥料通过滴灌带输送到每株番茄根部,田埂上看不到传统灌溉的积水,土壤湿润却不泥泞。

“我种的1100亩加工番茄,8月1日开始采收,看这情形,亩产超过8吨没问题。”种植大户马红奎满脸笑意地说,“年初便与番茄加工企业签订合同,选定屯河、金番等优质品种,运用有压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生物降解地膜等技术,凭借科学的田间管理与精准的水肥调控,保证了番茄的高品质”。以前浇水施肥凭经验,现在用手机APP就能控制,每亩节水30%、节肥20%,番茄品质还更稳定。马红奎指着手机上的监控数据补充道。除了水肥一体化,可降解地膜的推广也让绿色种植落地生根——这种地膜在番茄收获后可自然降解,避免了传统地膜残留的“白色污染”,目前全市推广面积已达种植总面积的80%。

采收环节的全机械化更是让产业“加速度”显著提升。一台番茄采收机每天可采收300亩,相当于50个劳动力的工作量,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更减少了番茄采摘过程中的损耗。昌吉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向亚明算了一笔账:“机械化采收让每亩成本降低120元,全市5.4万亩番茄就能节省成本648万元,而且采收后的番茄2小时内就能进入加工厂,新鲜度大幅提升。”目前,昌吉市加工番茄从育苗、种植到采收的机械化率已实现100%,13条加工生产线日处理能力达2.28万吨,年均产出番茄制品超20万吨,占全疆产量的35%,筑牢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根基。

破市场瓶颈 拓产品矩阵 延伸产业链条

走进新疆新茄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红亮饱满的加工番茄依次经过清洗、筛选、破碎预热、杀菌、热烫打浆、加热浓缩等工序,随后灌装、打包入库,一桶桶番茄酱从这里销往国内国际市场。在成品仓库,工人正将印有“有机认证”标识的番茄制品打包,准备发往上海、广州等地的电商仓库。“我们投入营收的3%搞研发,目前已推出有机番茄块、高汤番茄丁、番茄火锅底料等36款产品,今年上半年线上销量同比增长80%。”公司总经理助理安利拿起一罐番茄火锅底料介绍,“这款产品针对家庭聚餐场景开发,上线3个月就卖出5万罐,成了‘爆款’。”

新茄食品建有11条生产线,日处理番茄10000吨,年产能20万吨。“企业8月6日正式开机,预计生产期55天。”安利介绍,为契合市场需求,企业每年拿出3%的营业收入投入研发,已成功推出有机番茄块、番茄酱、大果粒番茄汁等36个产品。

产品创新是昌吉番茄产业突破“附加值低”瓶颈的核心抓手。过去,昌吉番茄制品以大桶番茄酱等初加工产品为主,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2023年,全球番茄酱进入去库存周期,中国近20万吨大桶番茄酱积压,给当地企业敲响警钟。“必须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昌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贺韬说。为此,昌吉市引导企业聚焦国内消费市场,开发适配中餐场景、健康养生需求的终端产品。

“依托昌吉市大西渠镇产业强镇项目,我们支持中粮屯河、新茄食品的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借助中粮屯河番茄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中试生产线,提升成果转化能力,指导企业开发番茄饮料、功能性食品等新产品,扩大精深加工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向亚明说。

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的转型之路颇具代表性。在企业的电商运营中心,200多名员工正忙着处理订单、直播带货,16家线上店铺覆盖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我们分析消费数据发现,年轻人喜欢便捷、健康的食材,于是推出小包装番茄丁、低盐番茄酱,配料只有番茄和水,上线后好评率达99%。”公司电商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线上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40%。从“车间到餐桌”的直达模式,让昌吉番茄制品精准触达都市白领、健身人群等核心消费群体,18-35岁消费者占比已达75%。

产业链的延伸还体现在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上。以前番茄籽、皮渣都当废料处理,现在通过技术攻关,每吨皮渣能提取番茄红素3公斤,价值提升20倍。有的企业还开发了番茄籽油、番茄籽蛋白等产品,附加值提升显著。目前,昌吉市已建成5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实施番茄粉、番茄红素提质项目10余个,总投资超1.5亿元,推动“一颗番茄浑身是宝”从理念变为现实。

强创新动能 塑品牌优势 迈向产业高地

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昌吉智慧番茄农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这个集“智慧种植、精深加工、品牌展示”于一体的综合体,将实现从番茄种植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项目建成后,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番茄的种植过程、加工环节,吃得更放心。”项目负责人说。

围绕“中国番茄之都”核心区建设,昌吉市正从品种、品牌、市场三个维度全链发力。在品种培育上,依托产业体系专家团队,已研发推广屯河3501、金番1615等31个优质品种,解决了加工番茄“卡脖子”问题,良种覆盖率达100%。在品牌建设上,通过参加中国农产品交易会、上海国际食品展等展会,“昌吉番茄”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目前已培育笑厨、屯河等30多个企业品牌。在市场拓展上,借助援疆省市的外销网点,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依托昌吉国家农高区直播基地,邀请网红达人等团队开展直播带货,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昌吉番茄制品已进入全国30多个省市,并出口俄罗斯、中亚等地区,年出口量达5万吨。

政策的保驾护航让产业发展更有底气。昌吉市推行“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实施加工番茄高质高效行动,打造单产12吨的高产示范田;创建国家级加工番茄产业强市和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市;为企业提供用地、融资等支持。“今年我们拿到了200万元技改补贴,用于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效率提升30%。”新茄食品负责人说。

如今,昌吉市番茄产业正勾勒出“种植稳、加工强、品牌亮”的全链条发展图景:从田间的标准化种植,到车间的智能化加工,再到市场的品牌化拓展,每个环节都充满活力。“我们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番茄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让‘昌吉味道’香飘全国、走向世界。”贺韬说。

通联地址:昌吉市委宣传部

联 系 人:马 玲

电 话:18699453520

昌吉市二六工镇光明村,农户在用机械采收番茄。(何龙 摄)

昌吉市大西渠镇思源村,番茄收获机正在采收成熟的加工番茄。(何龙 摄)

昌吉市大西渠镇思源村,番茄收获机正在采收成熟的加工番茄。(何龙 摄)

加工番茄企业正在对收购的原料进行处理。(佘再兴 摄)

在新疆新茄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几名游客正在参观品尝番茄饮料制品。(佘再兴 摄)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佘再兴 马玲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