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位于新疆和田市拉斯奎镇托万其盖布隆村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传来喜讯——该合作社近100亩盐碱地虾塘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正式批量上市,标志着和田地区在盐碱地生态养殖领域取得新突破,为当地盐碱地资源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走进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捕捞作业,起网、分拣、装箱,新鲜的对虾将通过水车打氧运输发往阿克苏、喀什等地的农贸市场。“首批上市的对虾亩产400公斤以上,每天的订单量在1.5吨左右,总产量大概在35吨--40吨左右,产值200多万元。”和田市富洋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林指着活蹦乱跳的对虾,难掩兴奋。
托万其盖布隆村地处和田绿洲边缘,周边盐碱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传统农业种植收益有限。2024年6月,当地政府联合农业技术部门调研后,决定探索“盐碱地改良+生态养殖”新模式,选址该村打造南美白对虾养殖试点。
“刚开始没人信,沙漠里能养出海水虾?”杨林回忆,村民中也有不少人质疑。为攻克技术难关,合作社围绕盐碱地水质调控、虾苗淡水化适应性培育、养殖环境监测等关键环节,建立了全流程技术规范。“我们用生物改底优化养殖池底质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积累,通过淡水稀释降低水体盐碱度,搭配专用饲料,经过3个月试养,虾苗成活率达到80%以上。”杨林介绍说。
拉斯奎镇的成功并非偶然,这背后离不开和田地区在海鲜养殖产业的积极探索与大力扶持。近年来,和田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通过运用“降盐”“脱碱”等技术手段,将原本不适合养殖的盐碱地变为水产养殖的沃土,破解了沙漠养海鲜的难题。2024年年,和田地区的水产品产量达到了1.2万吨,产值达3.8亿元 ,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张淑华 阿卜力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