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为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工作会暨“府院协同·助力准东”专题研讨会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召开,会议汇聚法院系统、政府部门、企业及专家代表,共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路径,形成多维度协同治理新格局。
研讨会现场。臧嵘摄
作为国家“疆电外送”核心枢纽,准东开发区聚焦煤电、煤化工等主导产业,已集聚企业超千家,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随着产业规模扩张,合同纠纷、建设工程争议等案件逐年递增,对司法服务的专业性、高效性提出更高要求。专题研讨会正式发布“机制创新·优商准东”十大举措及“法治护航·安商准东”十大典型案例,标志着准东开发区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准东能源馆。臧嵘摄
昌吉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院长钟敬林介绍,近年来,昌吉州中级人民法院以吉木萨尔县人民法院及其五彩湾人民法庭为核心,主动贴合园区发展战略,不断满足企业多元司法需求。探索构建了“1+7”服务园区工作机制,协调调解组织设立“红柳调解室”,在重点企业设立法官工作室,形成“五色五融”党建服务工作品牌,以司法“硬举措”打造宜商“暖环境”,得到了园区及企业的充分认可。
研讨会现场。臧嵘摄
依托“千企万户”大走访,法院联合政府部门开展“法律体检”,为135家企业定制风险防控方案,推动修订不合规合同范本12项。准东管委会同步推进审批流程优化,627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张瑜评价:“准东将府院协同嵌入产业发展全链条,既守住了法治底线,又释放了发展活力,为能源基地治理提供了‘准东方案’。”
研讨会现场。臧嵘摄
此次研讨会形成的六组协同治理备忘录,明确了党建引领、工程纠纷化解等重点领域合作路径。随着“法治护航”举措落地,准东开发区正加速从“政策红利”向“法治优势”转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注入持续动能。
下一步,准东开发区将持续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始终把法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抓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法治政务服务,强化要素法治保障,完善法治监管体系,改善公平市场环境,全力推动法治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臧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