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沙肆虐到塞外江南:新疆阿克苏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答卷(三)

从风沙肆虐到塞外江南:新疆阿克苏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答卷(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8 11: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这片曾被84.69%沙化土地覆盖的土地,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篇章。

作为“中国塔里木胡杨之乡”,沙雅县将胡杨保护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胡杨林保护中心主任强利民介绍,引洪补水是保护胡杨林的“关键一招”: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坚持治水兴水相结合、蓄水调水相配套、节水用水相匹配。自2016年起,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阿合库尔管护所累计申请生态水指标6.89亿立方米,用于灌溉退化胡杨林超300万亩,实现“5年一轮灌”的目标。

管护员骑摩托开展巡护工作。魏垚竹摄

这一措施实施后,退化胡杨林区生态明显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大、数量显著增加,扬沙天气大幅减少,地下水位提升0.11米。同时,防火与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持续推进,管护员们实行“早派工、晚研判”机制,通过巡护预防火情;每年4月开展春尺蠖病虫害防治作业,为胡杨林撑起“健康保护伞”。

巡护员向路过车辆宣讲消防知识。魏垚竹摄

在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中,沙雅县走出了一条“沙里淘金”之路。2021年以来,新疆仙草蓉科技有限公司在盖孜库木乡南部沙区,以“两行一带”模式种植沙生植物10800亩,建成沙生植物产业园。通过梭梭树套种肉苁蓉的生态-经济作物种植模式,让有“沙漠人参”之称的肉苁蓉成为带动发展的新引擎。截至2025年6月,全县已种植梭梭等沙生植物27.7万亩,接种肉苁蓉11.3万亩,实现了“群众得益,企业得利,政府得绿”。

工作人员驾驶拖拉机在沙漠中种梭梭树。魏垚竹摄

科技赋能让治沙之路更具可持续性。沙雅县分散式光伏发电取水造林示范区通过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造林治沙区域偏远、用电用水成本高的问题。该示范区建设57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36座,利用光伏电力抽取地下浅层苦咸水,通过节水滴灌种植梭梭6万亩,成活率超80%,每年可节约电费300万元,实现了生态与能源的双赢。

草方格工程治沙。魏垚竹摄

如今的沙雅县,正以《沙雅县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体规划》为蓝图,推进西起库车、东至阿拉尔的160公里锁边工程,计划到2030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务417.47万亩。从塔里木河湿地的生机盎然到肉苁蓉产业的蓬勃发展,从光伏治沙的科技突破到社会共治的合力攻坚,沙雅县正全力打造国家重要沙产业示范基地,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在沙漠边缘交相辉映。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魏垚竹)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