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集市”逛不停 传统技艺绘就文旅消费新图景

“非遗集市”逛不停 传统技艺绘就文旅消费新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7 14: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绚丽的艾德莱斯绸、精美的铜器摆件……8月15日至19日,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在新疆和田约特干故城举办。主会场特设的“非遗集市”上,和田非遗好物产品专区人头攒动,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衍生的文创产品与特色美食,以“非遗+购物”的新颖体验,让非遗承载的文化记忆在消费场景中焕发新生。

约特干故城内的“非遗市集”。何雅盼 摄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汇点,和田的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承载着多元文化交融的基因。洛浦县铜器摊位前,匠人手持锤子反复敲打铜器,在阵阵清脆的“叮当”声中展示着传统的锻打技艺。不远处,纳克西湾手工羊毛地毯展位上,制作精美的地毯传承着传统的织造技艺,纹样中既有中国传统的对称美学,又有新疆游牧民族的特色图案。

洛浦县铜器展位工艺品。何雅盼 摄

在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绸织染非遗工坊展位,传统的艾德莱斯绸被赋予现代设计巧思,变为雨伞、帽子、手提包等实用的文创产品,年轻游客纷纷驻足试穿。第一次来新疆的游客张女士手持艾德莱斯绸手提包笑着说:“这花纹太独特了,既精致又有地域特色,买回去给家人当礼物非常合适。”

吉亚丽人艾德莱斯绸织染非遗工坊展位。何雅盼 摄

非遗的生命力在传承中延续,在融入生活中绽放。集市上,柯尔克孜族刺绣制品展现着草原游牧文化的豪情,塔吉克族刺绣则融合多元纹样元素,这些工艺精巧,色彩绚丽的绣品,既能装饰服装鞋帽,也可用于装点家居空间,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和田博物馆带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系列文创,以文物元素为设计灵感,将文物的文化内涵融入冰箱贴、背包等物件,让历史知识随着文创产品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和田博物馆“五星出东方”系列文创。何雅盼 摄

除了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非遗集市”的美食展位同样人气爆棚。玉龙喀什烤包子的炭火香气弥漫市集,刚出炉的烤包子皮脆肉嫩,羊肉与洋葱的碰撞迸发出浓郁的地域美味。艾尔肯麻糖摊位前,试吃的游客络绎不绝,核桃搭配麦芽糖的甜蜜将“新疆味道”长久留存于唇齿间。

艾尔肯麻糖。何雅盼 摄

此次“非遗市集”设置的20个展位,既是非遗产品的展销平台,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非遗+消费”模式的深入推进,不仅为和田地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拓宽了增收渠道,更以文化赋能激活了当地文旅消费活力,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何雅盼)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