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沙肆虐到塞外江南:新疆阿克苏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答卷(一)

从风沙肆虐到塞外江南:新疆阿克苏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答卷(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6 13: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八月的新疆阿克苏,一场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叶片上,溅起细碎的水花。这样的湿润,在三十多年前的戈壁滩上,是当地人不敢想象的奢侈——彼时的阿克苏,每年有100多天被沙尘暴裹挟,居民“白天防着沙尘暴、晚上抱着沙子睡”,“沙进人退”的恐惧刻在每一代人的记忆里。而如今,随着以柯柯牙工程为代表的生态治理持续推进,这片土地已蜕变为“塞外小江南”,用“沙退人进”的传奇,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坎坡蝶变:从“魔鬼斜坡”到生态文旅新地标

新疆阿克苏温宿环城坎坡生态修复工程作为阿克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秉承遵循自然、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性治理理念,于2025年6月底交上完美答卷,这处被当地人称为“魔鬼斜坡”的生态伤疤,如今是阿克苏生态修复的标杆工程。

温宿环城坎坡现今场景。魏垚竹摄

“住了30年的土块房,每年三月一刮风,锅里、碗里全是土。”温宿镇居民艾合买提・阿皮孜的记忆里,坎坡曾是风沙的源头。2022年启动的环城坎坡生态修复工程,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理念,完成2353平方公里生态保护修复,让11400公顷土地重新披上绿装,整治18025公顷退化土地,修复22处矿山和650公里河道岸堤。

生态好了,生活变了。像艾合买提一样的居民从坡上迁到坡下的安居小区,推窗可见绿,出门能散步。作为即将通车的温昭公路起点,温宿县凭借“戈壁变绿洲”的奇观和自身文化底蕴吸引游客,每年约50万人次到访,带来1亿元旅游收益,生态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目前已有三个项目实施挂牌、正在建设,民宿、文化酒店等商业模式发展潜力巨大。”红旗坡农业公司阿克苏分公司负责人郭根林笑着说:“生态修复之后的社会效益老百姓也愿意看到,原来黄沙漫天的土坡现在修复成为绿油油的一片,举目远眺,县城一片开阔场景。”

林果共生:经济林与生态林的“双向奔赴”

同位于温宿县的柯柯牙镇戈壁新村的崔庄枣园和宝圆果业有限公司则走出了一条“生态林护经济林、经济林养生态林”的生态文明新道路。

8月份枣树挂果,生意盎然。魏垚竹摄

柯柯牙镇戈壁新村崔庄的枣园藏在防风林的褶皱里。管理员肖建华说:“2015年刚来的时候,风大得能把人吹得倒着走,背风站几分钟,脸就被沙粒打得生疼。”如今,枣园亩产稳定在六七百公斤,防风林挡住了风沙,枣园的收益又反哺防护林养护,生态林护着经济林扎根,经济林赚的钱养着生态林长大。

宝圆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六个核桃示范园标识。魏垚竹摄

同样在温宿县,宝圆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承包户颜必彬从四川来到阿克苏25年,见证了戈壁变果园的奇迹。“2000年刚来,放眼望去全是戈壁滩,没房子没柏油路,一刮风连太阳都看不见。”如今,他种植的核桃每亩收益2000-2500元/年,阿克苏独特的气候让这里成为“六个核桃”黄金产区示范园。“核桃树根系深,能固住沙土,现在风沙少了,果子品质更好,这是良性循环。”

提起阿克苏的水果,绕不开红旗坡的冰糖心苹果。在丰庆园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园,负责人杜民超指着挂满枝头的苹果说:“1260米的海拔、天山雪水灌溉、16小时日照,造就了冰糖心的甜。”2007年他初来时,这里是寸草不生的戈壁,苹果苗种下去就被风沙埋。一次次试错后,果园扎下根,果树根系锁住沙土,防护林带逐年扩展,“现在环境好了,果子不愁卖,合作社果农年收入也显著提升。”

果林工作人员切苹果品尝。魏垚竹摄

绿富同兴:生态治理绘就幸福底色

从坎坡的生态修复到林果的共生共荣,阿克苏的生态治理从未停留在“治沙”本身,而是始终锚定“生态惠民、生态利民”。柯柯牙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人造林120.26亩,曾经的戈壁滩上,一个个“生态+文旅”“生态+农业”的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如今的阿克苏,风沙不再是生活的主旋律。这片土地用实践证明:当生态屏障筑牢,发展的根基就会更稳;当绿色产业兴起,百姓的腰包就会更鼓。

雨过天晴,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地上,光影斑驳。原本贫瘠的沙土戈壁滩上传来阵阵绿意、隐隐果香,这是阿克苏写给大地的诗,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西域戈壁上最生动的注脚。未来,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林果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这片土地必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多“沙退人进、绿富同兴”的新篇章。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魏垚竹)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