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贪图小利轻信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赠送会员等广告”“下载使用各类APP时,认真阅读电子协议”“建议关闭免密支付、人脸识别支付功能......”
近期,网络不法经营者利用部分老年人对网络生态不熟悉、防范意识薄弱、贪图小利的特征,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上植入“免费领红包”“走路赚钱”等广告。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干警走进新疆阿克苏市世纪广场开展普法。
活动中,法院干警结合诱导群众下载“走路嘉年华”“步步走路赚”“走路步步赚”等走路赚钱类APP,触发点击即支付、人脸识别、免密支付、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等操作为宣传重点,向过往群众普及不要轻易点击链接,守护好“钱袋子”,同时呼吁子女要对老年人多些沟通,多些陪伴,让老年群体的数字生活更安心,更安全。
“陌生电话说要给你发放育儿补贴,这很可能是骗子的陷阱,申领育儿补贴要以官方通知为准,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预防诈骗……”
针对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容易受骗的特点,库车市人民法院哈尼喀塔木法庭联合法院驻村干警走进库车市锦绣村,把反诈宣传课搬到了村民家门口。一场接地气的“防骗课堂”开讲,村民们收获满满。
“前阵子,有人被骗子诱导微信扫描“领取补贴”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资料以后,卡里的钱都被转走了……”“还有接到陌生电话,让你下载某个APP,然后卡里的钱被转走了……”活动现场,干警们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用方言土语拆解冒充公职人员、育儿补贴诈骗的骗局和“套路话术”,提醒居民朋友不要被网络信息诱惑,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清晰罗列了生动的案例解析和防范方法,提醒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惕,如遇可疑情况及时与家人沟通或者拨打报警电话。
当前正值中高考录取季,各类升学诈骗也进入高发期。乌什县人民法院组织法官走进团结社区,开展“反诈护航升学季”专题普法宣传活动,用真实案例拆解骗局,为居民筑牢防诈屏障。
活动现场,法官通过图文讲解、视频播放等形式,剖析多起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和学生对求学的急切心理,设下“花钱买名额”“内部指标保录取”“申领助学金需先转账”等各类陷阱的典型案例,提醒家长和学生们一旦轻信,不仅会造成财产受损,还可能耽误正常录取流程。
“接到自称教育局的电话该怎么办?”面对居民提问,法官现场传授“三核三拒”防诈口诀(核实身份、核对信息、核查流程,拒绝不明转账、拒绝透露验证码、拒绝点击陌生链接),指导家长在遭遇此类情况时保持警惕。此外,法官还发放了《反诈指南》手册,确保防诈知识入脑入心。
黄金价格居高不下,以黄金为诱饵的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不法分子花样翻新设下圈套,严重侵害群众财产安全。为提高辖区群众的防骗意识,柯坪县人民法院组织干警深入社区、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反诈骗专项普法宣传活动,面对面为群众揭露骗局、讲解防范知识。
活动中,干警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答疑等方式,结合近期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骗局套路。针对黄金投资陷阱,揭露不法分子以“高收益”“稳赚不赔”为诱饵,通过虚假平台诱导投资,最终卷款跑路的伎俩;针对邮寄黄金骗局,干警详细讲解了骗子以“中奖”或“亲属寄递”为由,要求受害者支付“保价费”“手续费”后却失联的典型模式;而针对刷单诈骗,着重提醒现场群众警惕“小额返利引流、大额投入套牢”的递进式诈骗手段,强调“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切勿轻信”。
在社区快递投送点,干警与快递人员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同时提醒工作人员在群众前来寄件时注意,若发现有群众邮寄贵重物品、邮寄黄金等,需做好宣传引导,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曹春华 宋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