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3场在乌鲁木齐市举行。发布会围绕“深入实施‘六大发展战略’推动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提供
开放与转型:口岸经济的蝶变之路
阿拉山口口岸的铁轨上,中欧班列呼啸而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博州自觉把口岸置于全国全疆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大力实施“口岸强州”战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州长刘欣介绍,阿拉山口口岸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重要节点,拥有“十大指定口岸资质”和“七大贸易政策平台”。目前,阿拉山口口岸铁路、公路通关承载能力分别达到4000万吨、200万吨;在全疆首创推行“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公路通关压缩至5小时,铁路出口实现秒级放行。今年上半年,口岸累计过货1449.19万吨、增长2.1%。
稳定与团结: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1762年察哈尔蒙古官兵西迁戍边、1771年土尔扈特东归祖国的壮举,传颂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故事,也激励着博州各族群众同心同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副州长杜应昆介绍,博州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长安杯”等殊荣,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多年超99%。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博州35个民族的50万群众手足相亲,“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深入开展,1125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遍布城乡,各民族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生态与产业:绿色发展的双向奔赴
赛里木湖的湛蓝湖面倒映着雪山,这抹“蓝”背后是景区核心区禁牧、生态修复与保护、污染源治理等43个项目的守护。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党剑亭介绍,全州建成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占州域面积50%以上,《赛里木湖保护条例》等6部法规织密防护网,只为守护蓝天白云,留住碧水净土。
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发展动能。赛里木湖今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17座新建旅游公厕、13座酒店建设等配套,在守护原生态的同时提升体验。而新能源产业更成绿色发展引擎,在建项目规模达800万千瓦,已并网350万千瓦,绿电占比97.8%,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发改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林栋凤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构建绿色安全新型能源系统,加快全要素能源一体化开发利用,着力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从草原牧歌到口岸驼铃,从生态画卷到产业蓝图,博州的跨越之路印证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实践力量。刘欣表示,博州将持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优异成绩迎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让“青色草原”在高质量发展中绽放时代新颜。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臧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