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尖上的经典,丝路上的浪漫——评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足尖上的经典,丝路上的浪漫——评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5 10: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新疆遇见米兰,品味来自意大利艺术与时尚之都的芭蕾舞者用足尖演绎经典,奔赴这个夏天最浪漫的跨时空之约。2025年7月26日晚,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展演剧目——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带来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剧场精彩上演。该剧以富有层次性、感染力的表演和极致的芭蕾技艺“活现”了爱情的力量、命运的无常、家族仇恨的宿命悲剧,莎士比亚的经典文本化为足尖上的极致震撼,观众们也在这场艺术与情感的盛宴中,感受芭蕾舞的魅力,感受以舞为媒,超越语言、地域、国界的文化对话,感受艺术铺就的丝绸之路从历史到当下,从中国到世界的浪漫。

一、以足尖经典诠释文本经典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经典悲剧,故事的灵感来源于意大利维罗纳城的一则情侣生死相恋的民间传说,16世纪末莎士比亚将这一故事转化为戏剧,并赋予了它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主义精神。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莎翁的这部经典被改编成歌剧、舞台剧、交响乐、芭蕾舞剧、电视、电影等多种形式多个版本,目前可考最早的芭蕾舞剧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由威尼斯编导奥萨比沃·路茨创作并于1785年首演,此后《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直都是芭蕾舞剧创编人员的 “灵感缪斯”,诞生了许多经典的版本。而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带来的这出《罗密欧与朱丽叶》聚焦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对文学文本的细枝末节进行了大胆舍弃,将古典精湛技艺与现代表达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了又一足尖经典之作。

该剧的编舞费德里科·维拉蒂善于从人物塑造和情节展现出发进行创作,让《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仅有“舞”,更有“戏”,在最大限度发挥舞者高超技艺的基础上,将莎翁这一经典作品中深刻的抒情性、戏剧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赋予了该剧古典芭蕾美学与现代舞剧融通的特征。群舞中或丰富的舞步动作,或和着音乐节奏精准的队形调度,哪怕是两个家族冲突时双方男子刮鼻以示不屑,女子间的互相推搡等细节性的动作设计都构成了该剧推动情节、渲染氛围、揭示主题的关键因素。而朱丽叶独舞的每一个旋转、跳跃,动作优雅、轻盈、明快,却又随着情节的推进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爱情让这个年轻女孩从懵懂青涩到奋不顾身的蜕变;罗密欧独舞的跳、转、空中打击与现代舞的自由完美结合,将一个热情洋溢、充满诗意却又极为冲动、为爱不顾一切的年轻贵族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阳台双人舞、卧室双人舞部分则是通过复杂多变的托举、如藤蔓般交织、缠绕的肢体语言,犹如用身体写就的情诗,在高度的技巧化却又充满灵魂的舞蹈语汇中实现了该剧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内在统一。

二、以匠心巧思淬炼永恒芭蕾经典

此次米兰芭蕾舞团带来了一支年轻的队伍,但他们却以高超的技艺和精彩的演绎征服了在场的观众,见证了米兰芭蕾舞团匠心淬炼经典的青春力量,也是此剧最令人瞩目的巧思之一。青年演员担纲全部角色,外在形象上的“青涩”反而更契合原著中主角和朋友们的年龄设定,年轻舞者身上那份纯粹、炽热,恰是罗密欧、朱丽叶和蒙太古家族及凯普莱特家族青年们个性特征最贴切的注脚,正是这份“青涩”让莎翁笔下的爱情悲剧在这出剧中尤为让人唏嘘感慨。而年轻更赋予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员群体以最饱满的体能、最蓬勃的肢体表达,从而使得这部芭蕾舞剧经典蕴含着一种悲剧美学之外的鲜活感染力。

该剧的第二个巧思在于其结尾并不止步于罗朱二人双双殉情的悲情,而是让他们的灵魂在天堂共舞,一身洁白的二人在死后终于回归纯洁的爱情,缠绵的托举、低头的深情、凝眸的爱恋……肉体的消亡升华为精神永恒的芭蕾隐喻,诗意的浪漫消解了悲剧的沉沦。而这一巧思的动人之处,让人自然地联想起被誉为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祝》中的 “化蝶”,这幕“天堂双人舞”转化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大地上超越死亡 “化茧成蝶”的极致美。

该剧第三个高明的巧思在于“简约却不简单”的舞台美术设计。维罗纳城的广场、朱丽叶家的庭院均作二维平面布景,而大多数情节和舞段完成于一块巨大的金色纱幕前。这种舞美设计上的极简主义,将观众的注意力高度聚焦于舞蹈本体、人物情感和戏剧冲突本身。空灵的舞台对演员的表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要用更纯粹的肢体语言和更加饱满的情感去充盈舞台空间和讲述故事。这种“以少胜多”的巧思还体现在一些细节方面,如世仇的双方家族成员分别穿着金色和银色的服装,这两种金属色泽的并置,在突显两大家族贵族身份的同时也隐喻他们曾经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以舞蹈架起新丝路文明互鉴之桥

据了解,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成立虽然只有30多年,但已是意大利主要的专业芭蕾舞团之一,是意大利文化遗产部认证的“舞蹈大使”,他们每年在全球超过8个国家和地区举办100多场演出,在传播、推广、实践芭蕾舞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此次该芭蕾舞团为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献上的两支芭蕾经典舞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卡门》受到了观众的热切关注和如潮好评,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芭蕾舞诞生地的“意式浪漫”。

随着中国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作为高雅艺术代表的芭蕾舞剧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国观众的视野。事实上,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就是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旋律中落下帷幕的。而《红色娘子军》是中国第一部原创芭蕾舞剧,是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中国观众对芭蕾的认知和审美也在《红色娘子军》的一次次演出中实现着代际传承与发展。今天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不仅让观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包括芭蕾在内的各类精品舞蹈,更架起了一座世界各地舞者交流互鉴之桥。或许,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早已与此次带着《红楼梦》和《舞姬》参加舞蹈节的中央芭蕾舞团切磋、共融,在“各美其美”中“美人之美”奏响人类的情感共鸣。

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从长安到罗马,一条蜿蜒万里的丝绸之路在驼铃摇曳声中诉说着人类文明史上最恢弘的交往交流交融篇章。今天,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向世界发出 “让我们舞起来”的邀请,汇成了这条承载千年记忆的丝路文明新的回响。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与中国新疆的这场相遇,也必将成为中意建交55周年最美的邂逅之一。

米兰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剧照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唐莉霞:新疆评协会员、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照片来源: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组委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