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街的“三重奏”:文化赋能、民生共享、旅游兴街

六星街的“三重奏”:文化赋能、民生共享、旅游兴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0 16: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漫步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简称“伊犁”)伊宁市的六星街,仿佛踏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蓝色、绿色、橘色、紫色的庭院错落分布,不同风格的建筑并肩而立。

“六星街里还传来,巴扬琴声吗?阿力克桑德的面包房,列巴出炉了吗……”一首《苹果香》让新疆伊犁伊宁市的六星街火爆“出圈”,这火爆“出圈”背后的流量密码是“文旅+”、多民族共居、民生共享的发展模式。

六星街演出图片。张淑琴 摄

多民族深度交融,铸就民族团结标杆

辖区占地面积0.7平方公里,这里生活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比达86%,目前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式居住模式。

六星街里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会用熟悉的民族语言进行沟通交流,随着景区的不断发展,为鼓励居民用普通话和游客进行沟通交流。六星街暑假期间每周六开设“六点半课堂”,社区邀请返乡大学生、周边师范大学的一些大学生等,给辖区居民开展国家通用语言的讲解。

六星街图片。张淑琴 摄

学生、家庭主妇、大叔大婶围坐一起,在交流沟通、欢声笑语中,已经掌握了大多数的普通话。“没有强制性要求,不用从拼音开始学习”,这也是居民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更暖的是每周的奶茶会。铜壶煮着奶茶,没有板着脸的讲台,只有围坐的笑脸,家常话里藏着拼音的韵律,奶茶香里飘着新学的词句,大家都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国家通用语言说顺了嘴。

奶茶会图片。六星街社区提供

从课堂教学到茶会互动,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辖区居民的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大家讲述中华民族的共同故事、传播六星街本土文化的意识与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能够更好地向外来游客展现新疆,尤其是伊犁的特色与民族风采。

文创赋能老街区,多元业态焕新生

六星街在遵循“原风貌、原建筑、原风格”的改造原则下保留历史建筑原风貌,对街区的业态进行整体提升改造,使街区呈现出新业态、多元业态的特点。并培育出网红打卡点、特色民宿、文创店等多元业态,带动3320人就业(本地占比60%),实现了从“普通街区到特色景区”的跨越。

六星街图片。张淑琴 摄

90后夫妻创“云沃文创”:用设计讲述伊犁多民族文化。伊宁市六星街,“云沃文创”主理人薛琴与孙赫夫妇正通过原创产品讲述伊犁故事。薛琴(伊犁本地“疆三代”)与丈夫孙赫(内蒙古人)因热爱伊犁多元文化扎根于此,2022年借文旅东风创业,充分挖掘多民族文化基因与现代设计融合,打造承载地域记忆的文创品牌。

“云沃文创”图片。伊宁市委宣传部提供

店铺选址历史文化街区六星街,产品深挖哈萨克族毡房、伊犁蓝窗等符号,用年轻化设计重构传统元素,冰箱贴、饰品等产品成为“可带走的新疆记忆”。

2023年4月,二人从租赁摊位起步,初期仅十余款产品。通过研读民族文献、收集实物素材,深夜打磨设计细节。坚持原创获市场认可后,于2024年10月迁入自创饮品店“茶达西”,首创“文创+下午茶”模式——哈萨克奶茶、维吾尔花茶搭配文创产品,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

六星街图片。张淑琴 摄

开店两年间,用户反馈直接推动产品迭代。例如根据游客建议,迅速优化新疆地图冰箱贴景点布局,新版销量显著提升。旺季日均接待200人次,月销达10万元。

未来,云沃计划进一步融合中亚文化元素,持续挖掘伊犁文化宝库,致力成为边疆风土人情最接地气的传播者。

“帮扶+服务”并行,文旅热土上的温情守护

在街区整体升级改造过程中,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通过建立问题收集与解决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体,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

对于一些无法就业的群体,主管部门为其提供家门口摆摊经营的机会,使其能够通过售卖商品获得日常开销所需的费用。对于年龄较大、患有重大疾病且确实无劳动能力的群体,为其保留低保待遇,保障基本生活。

​ 六星街图片。张淑琴摄

每逢节假日,民政部门会向低保户发放生活物资,保障其基本生活。对于部分不擅长居家做饭的低保户,安排其到指定餐厅免费就餐,切实解决其吃饭问题,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推动实现“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

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长,人流量大幅增加。仅依靠社区及街道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保障服务品质与游客体验感,六星街多措并举致力于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旅行氛围,力求让游客在旅行过程中留下美好回忆。​

目前,每天有60至80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工作。除青年群体外,辖区内各社工服务组织及其志愿服务团队亦积极投身其中,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以文塑旅,以旅富民”,居旅共享新样板

为践行“以文促旅,以游带富”的发展理念,六星街政府部门以街区市民的日常生活为基础,构建具有鲜明伊犁特色的城市生活体系和休闲体系。“见人见物见生活”,培育社会休闲氛围,用场景化、生活化的各类业态吸引市民和游客。

立足街区文旅发展资源,扶持培育390余家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特色民宿,建成21家特色民宿、10家旅拍打卡地和26家精品客栈,评选出70家美丽庭院,吸纳25名民间艺人开展即兴乐器演奏、流动沙画和彩石画作展示、非遗手作等。

六星街图片。张淑琴 摄

创立了“日间畅享+夜间畅游”品牌,打造融“食、宿、购、游、娱”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较高品位的休闲文化旅游街区,引领居民主动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带动辖区居民自主创业200家,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直接带动居民增收年人均增收4.2万元。

目前,街拍写真、民族服饰体验制作等,广受大众欢迎。文旅融合发展构建出“以街带商、以商兴旅、以旅促荣、居旅共享”的旅游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增进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生态和文化效应的和谐统一。

如今的六星街也已成为“伊犁人爱到,外地人必到”的旅游景区和全疆和谐稳定受大众喜爱的街区之一。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张淑琴)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