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新疆乌鲁木齐7月30日电 7月29日,由张继钢导演创排的、山西省歌舞剧院主演的大型舞蹈史诗《黄河》在乌鲁木齐京剧院精彩亮相。幕布为浪,一条独木舟娓娓道来黄河的故事,奏响一曲关于文明根脉与民族不屈的磅礴交响。
《黄河》以血肉之情为寄托,展现黄河的雄伟气魄,意象化的表达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
舞蹈史诗《黄河》是一场身体与自然的史诗级对话。舞台上的幕布不再只扮演背景板的角色,舞者跃上垂落的巨幅布料,身体的每一次腾跃与滑坠,牵引幕布形成褶皱,化成黄河波涛的巨浪。当然,在幕布上起舞大大增加了舞蹈动作的难度,舞蹈演员杨骞表示,作为舞蹈演员要适应好各种环境和不确定的因素,多次练习打磨,当情感达到顶峰和角色融为一体的时候,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就没那么困难了。除此之外,舞者还在模拟黄河泥浆的湿滑介质中起舞,以近乎赤诚的身体,在泥泞中挣扎、奋起,每一个顽强的定格,都化作“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视觉符码,将抗战岁月里民族的韧性与不屈,淬炼成舞台上的生命绝响。
《黄河》的宏大远不止于技巧。张继钢导演以“简化情节、强化情感、淡化地域、强化国际”为创作内涵,将黄河升华为“大河文明”的象征。张继钢导演在采访中介绍:“它不是一条河流怎么样了,而是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来看待大河文明,除了黄河之外,还有像尼罗河、两河流域等等,展现河流对人类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一条独木舟的叙事,代表着世界上所有船的原始形态,从抽象逐渐具体,表达在大河孕育下的强烈情感。
对于中华儿女来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也是我们伟大坚强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这样一部舞剧宣告中华民族是不可辱也不惧怕任何黑暗的,同时也告诉我们的后代要永远保持从前辈身上延续下来的英雄气质。
幕布如历史的卷轴缓缓垂落,泥浆中的足迹却已烙印人心。《黄河》不仅是一场舞蹈的盛宴,更是一次文明的溯源与精神的淬火。那条流淌在血脉中、穿越五千年烽烟仍咆哮不息的精神长河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脊梁如何在浪涛击打中愈显峥嵘,如何在时代长卷上刻下“美与崇高”。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鞠秀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