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子齐聚力,执笔共绘同心圆

中外学子齐聚力,执笔共绘同心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0 12: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文理学院/文化艺术学院“丝路寻梦,知行新疆”社会实践团在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市,进行了一段跨越古今、融通中外的研学之旅,完成了一场关于“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精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也在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究,让思政课“行”在路上“走”入内心。

从中华民族团结交融的边疆热土,到“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的欧亚枢纽,社会实践团用脚步丈量文明互鉴的深度,以青春见证命运与共的广度。

社会实践团研学图片。

丝路新韵

“在这里,我真正触摸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强劲脉搏!”留学生马龙感慨道。

研学首站,丝路之光旅游小镇的璀璨灯火瞬间点燃了学子们眼中的热忱。西域风情的建筑在夜色里舒展着古朴轮廓,特色手工艺品在灯影中流转着匠心光泽,地方美食的香气循着晚风漫过街巷——这一切像一幅被唤醒的古画,将丝绸之路昔日的商贸繁华娓娓道来。

学子们漫步于琳琅店铺间,穿梭于喧腾夜市中,不仅是指尖拂过的文创的温度,舌尖品到的美食的滋味,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文旅产业如草木生长般的蓬勃活力。

学生合影。

留学生法如门戴着手套,参加“剥龙虾”活动,与本地居民同台竞技。他的手法略显生疏,引得围观人群阵阵欢笑,更有热心的阿姨大叔现场指点技巧。

学生和当地居民。

比赛结束后,当地居民热情地邀请留学生们进行合影。闪光灯亮起,定格下这跨越国界的真挚笑容和手中共同劳动的“战利品”,虾肉的鲜亮映衬着每一张亲切的脸庞,成为丝路之光小镇夜晚最动人的风景,传递着简单而温暖的友谊。

奔赴霍尔果斯口岸,近距离感受这座连接中亚、辐射欧洲的“黄金口岸”的繁忙景象,思考开放与发展。联检大厅的井然有序,中哈合作中心的独特模式,让学子们深刻理解了新疆作为国家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地位。

学生与文创产品。

历史回响

泛黄的奏折、斑驳的图片、沉重的鸦片烟具,无声诉说着那段屈辱与抗争交织的岁月。在伊宁林则徐纪念馆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讲解员深情讲述林则徐在伊犁兴修水利、垦荒戍边的感人事迹,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胆忠心,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学子的心灵。

学生参观文物。

汉家公主纪念馆则打开了另一扇历史之窗,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民族和睦、国家统一的历史渊源和深远意义。

精美的壁画、详实的史料无声地诉说着细君、解忧两位公主远嫁乌孙、和亲西域的故事。她们对促进中原与西域的交流、维护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历史的回响在此刻化作滋养爱国情怀的涓涓细流。

学生与“伊宁”合影。

风情交响

走进喀赞其民俗街,浓郁的维吾尔风情扑面而来。天蓝色的门窗、精美的砖雕、庭院里盛开的鲜花,构成一幅宁静悠远的画卷。

学子们穿梭于小巷深处,品尝手工冰淇淋,欣赏民族歌舞表演,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大叔邀请大家品尝刚出炉的烤包子、一把抓,欢声笑语在街巷间流淌。

学生与居民合影。

被誉为“东方摩洛哥”的六星街,以其独特的六角形放射状街道布局和多元文化交融的建筑风格引人入胜。

融合了中西亚特色的民居、远近闻名的彼得大叔列巴店……学子们在这里漫步、交流、寻访,感受着多民族、多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交流交往交与融的独特魅力。每一扇窗棂、每一处转角,都像是一幅流动的民族艺术画卷。

学生在“六星街”。

在禄亚娟美术馆,留学生丽娜和法如门徜徉于伊犁白陶的海洋。“伊犁蓝”、“草原绿”与艾德莱斯交织于陶具上。书页翻飞之间,缕缕茶香萦绕鼻尖,举杯对酌里,亚非文化交融的画卷在我们的笔触下延续。

学生品茶。

博古通今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丰富的文物展陈与详实的图文资料,呈现了伊犁河谷作为多民族共同家园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生动诠释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必然。

手指滑过荧屏,一笔一画间,大家对母校的爱也随之流淌。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长着不同的面孔,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对CUPK的真情告白不谋而合。

留学生表白CUPK。

域外风光:乌拉尔河畔的回响

十天的哈萨克斯坦实践之旅,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从初见时的新奇到离别时的不舍,每一处细节都在记忆里刻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段旅程不仅让学生走出了课堂,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与文化土壤中触摸知识的温度,更让学生在跨文化的碰撞中,对专业、世界与自身成长有了全新的认知。

哈萨克斯坦之旅合影。

专业认知:从课本到现场的立体跨越。

走进十几家石油相关企业与院校,让“石油工程”专业从抽象变得具体:斯伦贝谢SLB的技术展区让井下工具脱离图纸线条,TCO公司的“96万桶日产量”化为支撑国家经济的能源脉搏,Embamunaigas的可视化管理中心则以实时生产数据展现“数字化油田”的真实样貌。

石油企业与院校。

最珍贵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APEC培训公司展示的焊接检测技术,让课本里的“超声波探伤”有了可触摸的操作场景;KMG自动化公司负责人关于“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的回答,解开了学生长期以来的专业困惑;阿特劳石油天然气大学的VR教学设备,更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技术如何让抽象的油气开采原理变得可感可知。

这些经历让学生们明白,真正的专业素养,既要扎根理论的土壤,也要在实践的风雨中生长。

学生合影。

文化交融:超越边界的理解与共鸣。

跨文化交流的魅力,藏在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语言或许有壁垒,但在Bolashak plant公司,用蹩脚的俄语向“阿特劳蔡依林女士”表达赞美时,她的微笑瞬间消融了隔阂。

真诚的交流更能架起桥梁,当里海石油天然气设计研究所的职员用流利的中文讲述在中国的求学经历,学生们读懂了沟通中流动的风景;而当在NewTech厂房看到“中国制造”的标识时,那份跨越国界的亲切感,更让学生们体会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含义。

哈萨克斯坦的文化自信更给我们深刻启发。毕业典礼上民族歌舞里的昂扬姿态、美食文化展示中志愿者对传统技艺的坚守、街头对流浪动物的善意等,都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珍视。

这种珍视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就像乌拉尔河既分隔欧亚,又连接欧亚,文化的魅力正在于差异中的共通,碰撞中的交融。

品尝美食。

成长启示:在观察与思考中锚定方向

此次实践如同明镜,让参与者在对比与反思中明晰自身定位。走访中,TCO公司为3.7万人提供就业岗位、Embamunaigas公司种植4万棵树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绝非空谈,而是具象化的行动担当。

多家企业展现的国际化股权结构与人才战略,揭示出能源行业的未来必然是全球协作的广阔舞台;而“绿色能源日”活动中,副校长对低碳发展重要性的强调,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行业发展的鲜明脉搏。

结业仪式上接过证书的那一刻,所有经历都有了沉甸甸的重量。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我们带回的不仅是证书与纪念品,更是对专业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以及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意识。

这段旅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走过多少路,而是每一步都带着思考与感悟,在探索世界的同时,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实践团合影。

前沿脉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工业注脚

为帮助留学生近距离接触全球石油石化行业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7月18日,在李菀儒老师的带领下,留学生们走进了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参加2025新疆国际石油和化工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新疆石油展),在钻机轰鸣与数据流转中,共探绿色能源变革的“中国方案”。

学生在展馆。

离开展馆时,留学生们的笔记本写满专业术语,更印刻下对中国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当中国智慧与世界需求相遇,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同频共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街角实践

在巷道交错横斜的六星街里,一场跨越万水千山的即兴舞会热烈上演。

来自利比里亚的留学生法如门,在热情欢快的氛围的感染下主动加入当地居民的舞蹈里,与其一同沉浸在奔放的“麦西来甫”旋律中。

学生在六星街。

学生在六星街。

当鲜艳的色彩交融,汗水与笑容交织,非洲的奔放与新疆的热情在此刻同频共舞。来华留学生、餐厅特聘舞者、商店员工等,都无声地讲述着开放包容的中国故事,传递着“美美与共”的东方智慧。

这小小的六星街舞台,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鲜活的注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中华大地上共享着同一份欢乐与和谐,亲身体验并成为中国故事最动人的讲述者、中国声音最嘹亮的传播者。

实践团合影。

跨越山河,同心筑梦。我们曾在民族交融之地铸牢共同体根脉,也曾于丝路节点践行命运共同体担当。

当天山与乌拉尔山脉遥相守望,当伊犁河谷的各族同胞共护国土安宁,当里海之滨的中哈青年共绘发展蓝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早已在丝路长卷中水乳交融。

我们相遇于新疆这方土地,也必将于这片热土上,共绘人类最大的同心圆。(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宋萌露 张淑琴)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