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庄园:一桌菜肴里的民族团结情

玫瑰庄园:一桌菜肴里的民族团结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4 14: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常住居民2445人,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14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69%。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和谐氛围,社区曾两次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多年来,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各项工作,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居民心中。

龙坤澜 摄

在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四道巷的玫瑰庄园餐厅,一份融合了汉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6个民族特色的菜单,记录着老板娘哈力旦·依拉洪一家的故事,也折射出这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温暖底色。

多民族家庭的“团圆饭”

在哈力旦家门口的门牌上,印着六颗石榴图案,这就代表着这个家庭是由六个民族组成的。哈力旦的大家庭有42口人:丈夫艾则孜·哈比布拉是乌孜别克族,大姐夫热布哈提是塔塔尔族,妹夫阿扎玛提·哈再孜是哈萨克族,还有个汉族弟弟杜荣路。2020年,大女儿出嫁后,女婿家又融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俄罗斯族。

龙坤澜 摄

“我们家吃饭,桌上必须摆满各民族的拿手菜。”哈力旦笑着说。这位精通4种语言的老板娘,将餐厅变成了“民族团结厨房”,烤包子、抓饭、纳仁等美食吸引着八方食客,更成了社区邻里交流的纽带。

龙坤澜 摄

龙坤澜 摄

“百万不换的好邻居”

在哈尔墩社区,像哈力旦家这样的多民族家庭并不罕见。社区党支部书记巴哈尔古力介绍,这里30.7%的家庭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居民刘晓蓉和玛力亚·卡得尔的故事尤为动人——这对不同民族的邻居互称“百万不换的好邻居”。刘晓蓉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当年我家要买房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玛力亚帮我出出主意,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

文化互嵌:从“百家宴”到文艺队

社区通过“邻里节·百家宴”活动,让居民共享美食、切磋厨艺;一支由14个民族组成的文艺队,用歌舞传递情谊。特色文化大院里,红色历史、民俗器物和乐器展览无声诉说着交融的日常。“在这里,民族团结不是口号,是生活。”巴哈尔古力说。

龙坤澜 摄

截至目前,这个由14个民族构成的互嵌式社区,已两次获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正如玫瑰庄园的菜单,哈尔墩社区用点滴细节熬煮出一锅跨越民族、历久弥香的“团结饭”。

(中国日报记者 毛卫华|龙坤澜)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