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了保障,再也不担心手机充不上电了,电冰箱、电饭锅、洗衣机不再‘闲置’了,电视也能正常收看了,饲草粉碎机等设备可以正常使用了,这下可以扩大牲畜养殖规模了”,感谢人大代表甫拉提为我们‘代言’,解决了我们用电难的问题”。近日,昭苏县喀夏加尔镇老加曼太冬窝子片区的牧民努尔波力·阿斯尔拜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乐呵呵地向笔者说。
喀夏加尔镇老加曼太冬窝子片区,距离昭苏县喀夏加尔镇政府片区有20公里,老加曼太村冬窝子片区居住着80户牧民,牧户居住都较为分散。长期以来,由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乡差距较大,牧民们生产生活有史以来靠太阳能取电用电来维持,家里的电冰箱、电饭锅、电磁炉、洗衣机等电器往往因太阳能供电不足,成了“摆设品”。遇到异常天气,牧民们通过电视收听党的声音也成困难,手机充电也不能正常保障,时常还会与外界“失去联系”。还有一些牧户,想对现有的家庭牲畜养殖扩大规模,因饲料粉碎机等机械接不上三厢电,发展受到制约,打起了退堂鼓。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3年12月的一天,喀夏加尔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甫拉提在受理到牧民前来反映老加曼太冬窗子片区长期以来不通电的情况后,立即将情况向该镇人大主席团进行了汇报。镇人大主席团迅速组织辖区人大代表针对加曼太片区不通电的这一情况进行详细调研,重点围绕从哪布线,涉及资金得多少等问题进行详细调研后,形成了一份《关于解决昭苏县喀夏加尔镇加老加曼太村片区牧民生产生活用电的建议》,2024年12月20日提交喀夏加尔镇人民政府办理。
喀夏加尔镇政府将这一问题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积极与县供电公司、农业农村局积极对接后,2024年5月争取到了80万元的乡村振兴项目资金。
资金到位后,项目很快得到了实施。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喀夏加尔镇人大牵头组织,成立了一支“人大代表+牧民”共10人的项目工程建设监督队,不定期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开展三查(察)活动,全程跟踪监督。对项目设计每根电线杆要经过哪家牧民草场和住宅处,需牧民支持配合等工作及时由监督队给予协调解决。
2025年5月31日,一条喀夏加尔镇政府片区通往老加曼太冬窝子片区、由333根电线杆和长为19.8公里的电缆线铺架成的“光明路”,通到了老加曼太冬窝子片区居住的每户牧民家,为牧民们送上了“光明”,带来了生活便利,缩短了城乡差距,让老加曼太冬窝子片区每户牧民们彻底告别靠太阳能取电用电的历史。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戴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