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药肥一体化施药技术与产品研发”玉米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在新疆博乐市召开。项目承担单位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国内科研院所专家,对相关课题示范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并听取汇报、审阅材料。来自相关高校、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参会,共同观摩研讨这一精准农业技术。
会议由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宋志主持。博州农业农村局局长敖其尔巴特、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袁会珠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项目管理处郑雪宜科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郭文超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讲话。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张志祥系统介绍了药肥一体化防控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该技术依托农田滴灌系统,将农药与肥料精准同步滴施至玉米根系区域,有效防控玉米禾谷缢管蚜、双斑萤叶甲、玉米三点斑叶蝉等害虫,平均防效达85%以上,同时促进作物生长和农药高效利用。技术优势显著:精准高效,百亩施药作业可在30分钟内完成,一次施用持续达30天以上;省力节本,较传统施药方式成本大幅降低;安全环保,避免了药剂飘移和局部浓度过高风险,生态安全性好。尤为突出的是增产效果显著。应用该技术,当地玉米亩产普遍达到1.2吨,最高亩产突破1.6吨,成为新疆玉米增产的“利器”。
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戴爱梅介绍,该技术自2016年规模化推广以来已非常成熟,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规模经营水平,目前90%的农户已应用此项技术。得益于技术赋能,农户普遍可管理上千亩土地,最高承包面积达三万亩。今年技术进一步升级,已实现手机远程智能操控,农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作业。
63岁的农户赵有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之一。他感慨道:“方便多了!以前早上去地里开水阀,路不好走。现在手机上就能操作,晚上浇水也不用担心看不清路,既方便又安全。”
智控阀门是这项技术实施的关键,因种植面积大,地势有高度差异会导致水压不稳定,造成每一个阀门出水量不一样的情况,不利于作物生长。智控阀门利用远传流量表与远传压力表,精准控制每一个阀门的出水量确保出水量的一致性。
作为技术方代表,新疆天脉农业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华表示,目标是将技术打造成服务农民的“3D打印机”,精准满足生产需求。未来,药肥一体化技术将持续优化升级,在增产、促生、增收方面发挥更大效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郭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