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和田万物秀,对口支援爱无疆。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让火红的七月更加热烈,让新疆和田各族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倍感振奋。连日来,和田地区广大老干部工作者和离退休干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积极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以会议精神为指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感恩之情化作团结奋进的实际行动,凝聚银发力量助推党中央对口援疆各项决策部署在和田落地落实落细,为对口援疆取得更大成效贡献和田桑榆担当。
老骥伏枥,初心如磐。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退休干部韦明星,已光荣在党50余年,1966年从部队转业到和田后就扎根于此,不仅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也是一名支援边疆、建设边疆的元老级“明星”。这位92岁高龄的老党员,依旧精神矍铄、信仰弥坚,成为生动的“红色教育活教材”。“在这里工作生活快60年了,参与并见证了和田的建设发展,已经与这片热土血脉相连啦。今天的和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宁和谐,这样的幸福巨变让我倍感欣慰又万分自豪!”作为和田蜕变的亲历者,韦老通过电视广播学习领会了援疆会议精神,言语中满是深情和激动:“过去咱们看病,仪器主要是听诊器、体温计,注射器都是开火煮一煮消消毒再继续使用。现在呢,CT、核磁、彩超各种先进医疗设备一应俱全,还有许多以前根本不敢想的高科技医疗技术也落地生根,医院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服务愈发精细周全,这些都离不开援疆省市的鼎力相助,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是每一个和田人的健康保障……虽然已无法再治病救人,但我将积极发挥红色宣讲员作用,向身边人特别是年轻人讲和田的发展变化、援疆的大爱成效,用自己的经历见闻影响和带动大家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奋发上进、积极作为。”
桑榆未晚,为霞满天。7月17日,和田地委老干部局组织地区“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地区干休所“红船亭”志愿服务宣传队深入到和田县巴格其镇,结合“金色天山·石榴花银龄行动”为乡村青少年及其父母送上了主题为“幸福生活从哪里来”的暑期思政课和家教家风教育专题讲座。银龄志愿者们还通过集中和入户形式,为该镇四个村的村民送去了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普及安全常识等服务,现场成功调解2起纠纷,为400余人提供了一对一服务,赢得群众一致好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来源于党的好政策,来源于全国对口援疆的强大助力和深情厚谊!”返程途中,车辆行驶在平坦的乡村大道上,看着车窗外葱茏的绿树庄稼和整齐的民居,年逾六旬的退休干部、“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教育帮扶组组长沙依甫佳玛丽·阿斯木感慨地说:“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在北京、天津、安徽等省市的大力援助下,和田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和田人,我将带头把会议精神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带头把感恩之情化作实际行动,借助‘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平台继续发光发热,不负党恩,不负援疆深情。”
履职尽责,实干担当。近日,墨玉县关工委围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月,联合该县文旅局开展了“老少同声颂党恩 携手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借助朗诵、情景剧、讲故事等表演形式和实地参观当地书法展览馆、非遗文化展览馆、科技科普馆等,营造了浓郁的老少“共学、共悟、共践”氛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墨玉县委组织部分管老干部工作副部长冷伟说:“援疆会议指出,要更加注重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文化润疆上聚焦发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会议精神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依托援疆资源和本地历史文化底蕴创新载体,让‘五老带五小’在实践中绽放传承之花、增进‘五个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银发力量、展现组工干部担当。”
锚定目标,砥砺奋进。会议召开后,和田地委老干部局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学习,着力围绕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解和认识、珍惜对口援疆的丰硕成果,激发凝聚推进和田老干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我们将充分认识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贯彻落实好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和田地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杨旭清表示:“地委老干部局将坚持从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实干笃行,积极发挥单位主体作用,借助援疆机遇用好援疆资源,进一步完善老干部服务管理机制,丰富创新老干部老有所为活动载体,在交流交往交融中提升和田老干部工作质效。”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