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坚守化解千件纠纷 创新调解机制推动“无讼村居”建设

六年坚守化解千件纠纷 创新调解机制推动“无讼村居”建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8 19: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六年时光,足以让小城街巷焕然一新,也能见证幼苗长成大树。在新疆呼图壁县人民法院大丰人民法庭(以下简称“大丰法庭”),庭长朱丽萨用六年的坚守与耕耘,在基层法治一线化解矛盾纠纷逾千件,守护着一方和谐。

大丰法庭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准噶尔盆地南缘,辖区面积2584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1万人。法庭成立于1981年,2009年建成占地46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作为基层司法堡垒,法庭主要管辖大丰镇、五工台镇、雀尔沟镇以及呼图壁县工业园区轻纺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的司法事务,服务辐射人口超5万人。

呼图壁县人民法院大丰人民法庭。郭贝宁摄

2020年以来,大丰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积极融入辖区社会治理,深耕基层沃土,护佑民生福祉。法庭创新性地将“万人起诉率”纳入考核体系,着力推动“无讼村居”建设,其成效获得辖区群众的广泛认可。

这六年,是大丰法庭治理模式创新突破的六年。法庭探索建立了“1+3+4+N”多元纠纷治理机制。庭长朱丽萨介绍,其中“抓三级定三责”模式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调解前置,把工作做在诉讼之前,在前端化解矛盾。”朱丽萨自豪地说,“这让我们基本实现了大部分纠纷不出村。”

朱丽萨庭长接受采访。郭贝宁摄

“抓三级定三责”模式清晰构建了三级调解网络。村级先行调解依托村委会在队、组层面就地化解矛盾;镇级协调联动,镇政府发挥行政协调优势,推动问题解决。县人民法院提供法律专业支撑和调解指导。对于涉及专业领域的疑难问题,法庭还开通线上通道,邀请专业人员视频连线解答。

这一机制高效运转的背后,是法庭工作人员持续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以应对各种挑战的努力。

朱丽萨庭长介绍法律咨询专家。郭贝宁摄

方法创新了,成效显现了。数据显示:2021年,大丰法庭收案839件,到2024年,收案量已降至335件。案件量的显著下降,既得益于调解工作模式的创新,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普法宣传。2021年至今,法庭已开展普法宣传110余次,举办法制讲座31场,巡回办案326场,现场化解各类民事纠纷500起。

“这六年来,我的年龄在增长,但服务的片区(呼图壁县)还是这么大,群众生活在这里。”朱丽萨庭长深情地说,“看着群众的法律意识,就像看着孩子成长一样。第一年懂一点,第二年又懂一点,第三年再懂一点,认知度在逐年提升。”她将辖区居民亲切地比作自己的孩子,“我们法庭对待片区的群众,就相当于在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

呼图壁县人民法院大丰人民法庭墙画。郭贝宁摄

六载光阴流转,大丰法庭的调解模式不断创新,调解形式日益多元。时光在变,呼图壁县这片土地的情谊不变,扎根于此、守护和谐安宁的大丰法庭,其初心与坚守亦从未改变。大丰法庭的实践,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疆基层的生动演绎增添了亮丽一笔。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郭贝宁)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