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馆联动展克州风采 主题成就馆与博物馆共述地域发展与文化根脉

双馆联动展克州风采 主题成就馆与博物馆共述地域发展与文化根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8 14: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在阿图什博物馆和主题成就馆举行一系列活动。

馆内图片。张淑琴 摄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克州历史文化与发展成就,深刻感受这片土地的历史厚度、文化深度和发展速度。

2024年,自治州辖阿图什市和阿克陶、乌恰、阿合奇3县。下辖36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266个行政村、58个社区,全州总人口63.21万人,主要由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汉族等11个民族组成。

馆内图片。张淑琴 摄

主题成就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砥砺奋进70载 万山之州谱新篇”为主题,由序厅、深情厚爱、历史足迹、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尾厅9个部分组成。

克州博物馆馆内设置“文明足迹源远流长”、“自然风物魅力西陲”等7大展示单元,通过1154件(套)藏品(含21件珍贵文物),全方位展现克州悠久历史、壮美风光、民俗风情与戍边精神。

讲解员对参观者进行讲解。张淑琴 摄

当讲解员带大家参观到“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的图片时,有些参观者的眼眶早已湿润了。当时,阿布都加帕尔看见游客的汽车陷入泥潭,和同伴反复尝试帮忙推车,游客脱困后想付钱表示感谢,大叔摆摆手说“钱,不用”,并骄傲地亮出胸前的党员徽章的画面仍历历在目。这也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的生动写照。

来到克州主题成就馆的韩淅卓表示:“能与‘党徽大叔’合影让我倍感荣幸,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党员对信仰最朴实的坚守。这张合影不仅是个人珍贵记忆,更让我读懂了‘平凡铸就伟大’的深意。”

参观者韩淅卓与“党徽大叔”的合影。张淑琴 摄

克州截止目前有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不含其他地区申报的柯尔克孜族刺绣),柯尔克孜族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柯尔克孜族的传统服饰与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其中毡帽是柯尔克孜族最鲜明的标志。

柯尔克孜族服饰也成为了特色文旅资源,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服饰写真等,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也增进了对克州文化的了解。

柯尔克孜族服饰。张淑琴 摄

克州边境线1133.7公里,是名副其实的“边防大州”。在博物馆展区,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刻下的“中国”二字令现场人员为之动容。她是新疆克州乌恰县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

她扎根祖国边疆,将“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践行到了极致。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6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帮助无数人、感动无数人。2019年9月,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布茹玛汗·毛勒朵刻下的“中国”二字。张淑琴 摄

主题成就馆以时代为纸、奋斗为序,用数据与实景铺展七十载砥砺征程——从援疆情谊到富民新貌,从团结同心到山河焕颜,将发展的脉搏与家国的关怀清晰镌刻。

博物馆则以文物为笔、非遗为墨,在时光长卷中勾勒出柯尔克孜族服饰的针脚纹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印记,让千年文脉在器物与技艺中生生不息。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地域文明的回望与致敬,更是一场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体悟——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是团结的见证,每一项成就都是同心的注脚,最终汇聚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澎湃力量,也为边疆的过去与未来,写下最动人的注脚。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张淑琴)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