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新疆乌鲁木齐7月14日电 7月13日秦腔传统剧目《游西湖》在乌鲁木齐新中剧院精彩演出。
演员谢幕。鞠秀琦摄
《游西湖》以李慧娘与裴瑞卿的爱情悲剧展开,展现了忠贞、正义、勇于反抗的主题。李慧娘与裴瑞卿红梅定情、玉佩相约,却因贾似道的贪欲、强势落得阴阳相隔。李慧娘虽是柔弱女子,但为了正义选择抗争,将心中不甘与悲愤化为勇气和力量最终大闹贾府、严惩奸相。
来到剧场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其中一位老戏迷表示,作为戏迷他最喜欢的就是秦腔,《游西湖》中的喷火情节十分吸引他,这已经是第二次来看这幕剧了。
“吹火”绝技。鞠秀琦摄
《游西湖》绝技纷呈。白袖翩翩舞出哀怨,“慢卧鱼”深刻展现李慧娘心中悲痛万分,不甘就如此含冤而死;“吹火”,烈焰随悲愤之情喷发,点燃复仇火种的同时也点燃了观众的激情,搭配时而细腻婉转时而高亢激昂的唱腔,展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裴生甩发,挣扎、惊恐、慌乱交织在一起,没有一句唱词,却能将观众一同拉入紧张的氛围中。
白袖舞。鞠秀琦摄
现场观众说道:“我老家是甘肃的,受到父母的影响对戏曲产生了一些兴趣。戏曲作为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秦腔的唱腔、表演在我看来还是很容易接受的。如果有机会,下次还会来看!”
秦腔《游西湖》不仅仅是一部动人的爱情悲剧,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底蕴与民族精神的文化丰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是剧本、唱腔还是表演都凝聚着戏曲文化独特的智慧,每一次精彩呈现,都是对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宣扬。其中蕴含着的崇尚真善美、反抗恶势力的道德追求和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跨越时空,以歌舞为媒介与观众产生精神共鸣。
本次在乌鲁木齐新中剧院的演出,将源自中原腹地的秦腔经典,带到祖国西北边陲,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华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贯彻“文化润疆”的重要举措。这部古老的剧作,在新的时代和地域背景下,焕发出文化的崭新生命力。
(中国日报记者 毛卫华|鞠秀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