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新疆乌鲁木齐7月13日电 7月12日下午,由乌鲁木齐秦剧团主演的秦腔《双官诰》在新疆乌鲁木齐秦剧院,精彩亮相。
明时,中州儒生薛子约,因家室不和,前往苏州访友,途中行医救了王文并收为徒。后因与圣上治病有功,官封御史。薛次妻刘千金生子倚哥,与人偷情行欢,被三娘王春娥发现,反诬三娘不良。
王文假冒薛子约之名行医,病死店中,家人薛保误为薛子约,搬尸回家。大二娘不甘寂苦,窃物另嫁,三娘含辛茹苦抚养薛倚哥长大成人,得中状元。父子双双求回“奉命官诰”,以表三娘恩义。
剧中三娘苦劝倚哥等情节,演员运用拖腔、彩腔等,长音迂回曲折,将三娘的心酸、期望等复杂情感酣畅淋漓地抒发出来,让观众深切感受人物情绪。
在《双官诰》这个戏剧中,中心戏三娘教子一折,在唱腔处理方面音乐设计运用敏腔;在严厉管教,生气时多用高亢、愤怒,如“小奴才出言真可恼,气的人五内似火烧”,字腹收紧、尾音短促,突出愤怒与急切;而给孩子耐心劝导流露母爱时,转为低平婉转的腔调。
当儿子知道自己不是三娘亲生的,说出一些扎心的话语时,三娘此时唱段放缓了节奏、加入气口,用略带沙哑的音色体现隐忍与心疼,高低起伏间形成“严”与“慈”的对比。
三娘的饰演者王婷表示,“这部戏剧向观众传达出了‘坚守’、‘感恩’的意义。”
剧中三娘在贫困、误解中坚守对儿子的教育和对家庭的责任,也启示观众,无论是事业、亲情还是个人信念,长期的坚守才能孕育成果,避免浮躁中的半途而废。
儿子最终成才后回报三娘,呼应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也强调,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我们也不要忽视“感恩”,要心怀感恩,勇毅前行。
《双官诰》的故事,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如星照亮心灵;诠释教育力量,似溪润泽成长;叩问家庭伦理,若音萦绕心间。在腔韵中,传递对至善至美的守望、对家国情怀的礼赞,让观者于光影间感悟灵魂升华。
(中国日报记者 毛卫华|张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