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乐器村:走进这里,万物开始打拍子

新疆民族乐器村:走进这里,万物开始打拍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2 14: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有一座村庄,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跳动着音符——木卡姆的旋律在巷陌间流淌,匠人手中的琴弦与木料碰撞出悠远的回响,就连风掠过晾晒的桑皮纸时,也沙沙地打起节拍。这里是“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一个用150年时光将音乐刻进基因的地方。

龙坤澜 摄

“会唱歌的村庄”藏着多少传奇?

走进民族乐器村,乐器制作的叮咚声如迎宾曲般响起。村民马木提·热合曼正打磨着一把都塔尔的琴颈,“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家里就没断过制琴声”。这座位于疏附县城边的小村庄,却能制作新疆全部27大类、50多种传统乐器,几乎涵盖新疆所有的传统乐器,堪称“丝绸之路上活的乐器百科全书”。

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 毛卫华摄影

热合曼制作都塔尔 龙坤澜 摄

在村中央的中国新疆民族乐器博物馆,3.93米高的巨型热瓦甫、4.7米长的都塔尔、4.95米的萨塔尔赫然矗立,这些获得大世界吉尼斯认证的“乐器巨人”,引得游客纷纷仰望拍照。“它们不只是展品,”讲解员古丽排日•阿木提说,“每一件都按比例放大、完全可演奏,是匠人们向传统致敬的宣言”。

非遗活态传承的“密码”

乐器村的生命力,藏在代际传递的匠心里。

地区级非遗传承人马木提▪热合曼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子,同时也是疏附县的政协委员。在马木提▪热合曼的工作间里,桑木刨花飞扬。“做一把装饰精致的热瓦普要耗费两年多,工序十分复杂,要找到上好的蟒蛇皮和牛骨头,必须采用50年以上的桑木来做共鸣箱……”他边说边调校琴弦,瞬间流泻出的美妙音阶,让围观游客脚跟不自觉地打起拍子。

热合曼展示亲手制作的热瓦普 龙坤澜 摄

热合曼能够制作热瓦普、弹布尔、胡西塔尔等十余种乐器,其中热瓦普最为畅销,一年约可售出200多把,单把均价在六百元到一万元不等。热合曼一家依靠出售手工民族乐器,一年收入约十六万元,把“指尖技艺”变成了 “指尖经济”。

这种“活态传承”正被赋予新内涵。2024年8月,广州援疆投入1500万元启动乐器村提质扩容工程,民俗街、美食街等业态将与传统工坊交织,构成沉浸式文旅动线。该工程于2025年5月正式完工,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吸引来更多游客,助力疏附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

乡村振兴的“五线谱”

乐器声里,藏着村庄的致富经。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建成以后,政府统一改造民居民宿,让村民化身"房东"获得稳定租金;身怀绝技的乐器匠人们精心制作的手工乐器,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创商品;通过招商引资入驻的商户,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能歌善舞的村民穿上盛装加入演艺团队,用热情的表演向游客展示民族艺术的魅力;而当地特色的干果、瓜果等农产品,也通过景区摊位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据悉,在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民族乐器制作产业正奏响乡村振兴的“富民曲”。作为当地特色手工业的代表,全村目前共有64户、130余名匠人传承这项百年技艺,年生产都塔尔、热瓦普等民族乐器超6万件,年产值突破200万元。这一产业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更通过“非遗+产业”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活力。

龙坤澜 摄

从“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荣誉的背后是多方合奏的结果。音乐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音乐一响,语言和地域的界限就消失了。

未来,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将继续秉持“文化+旅游”的发展理念,以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相信这座150年历史的“音乐圣地”将迎来更绚丽的绽放,让古老的琴声传得更远。而在更广阔的乡村振兴蓝图上,这里的每一件乐器、每一段旋律,都在为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写下生动的注脚。

乐器艺人表演 毛卫华摄

弦音袅袅中,这个“会呼吸的博物馆”正谱写更恢弘的乐章——以文化为桥,让世界听见新疆的多声部和鸣。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龙坤澜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