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车市:天山脚下的红领巾引路人——记库车市乌恰镇中心小学教师靳珮的育人之路

新疆库车市:天山脚下的红领巾引路人——记库车市乌恰镇中心小学教师靳珮的育人之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1 16: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0日,走在库车市乌恰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七礼”文化墙绘色彩斑斓,民族团结主题手抄报装点走廊,孩子们的笑脸如格桑花般绽放。靳珮说:“看到孩子们眼里有光、脚下有路,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在这片热土上,她正继续书写着新时代边疆教育工作者的动人篇章。

图为靳珮和班里孩子们在一起。(卜登鹏 摄)

她怀揣教育理想扎根边疆七年,从零起步构建少先队育人体系,用“七礼”文化滋养乡村儿童心灵,以“石榴籽”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成为当地师生和家长交口称赞的“红领巾引路人”。她,就是乌恰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靳珮。 

2018年3月,靳珮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从家乡奔赴库车。初到乌恰镇时,当地少先队建设几乎一片空白。“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去做自己不敢做的事”,她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开始了艰难的体系构建之路。

面对基础薄弱的现状,靳珮从礼仪素养入手,创新设计“七礼”文化育人体系。为打破乡村家校共育壁垒,她搭建多元沟通平台,每月召开家长会、建立线上答疑群、开展家访活动,累计走访学生家庭200余户,为家长提供个性化教育建议。七年来,曾经的“教育洼地”焕发新生,少先队工作体系日趋完善,“七礼”文化浸润校园,家校合力成为助推学生成长的坚实力量。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靳珮始终践行的准则。作为辅导员团队的领航人,她坚持用行动说话,每日最早到校组织晨读,深夜伏案打磨教案,面对教育难题总是冲锋在前。

在团队建设中,她主动分享经验,牵头开展辅导员培训30余场,设计“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实践课程,帮助同事提升业务能力。青年教师阿依古丽·艾买提说:“靳老师总说‘要求队员做到的,辅导员必须先做到’,她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我们所有人。”

此外,“民族团结故事汇”活动通过讲述身边真实事例,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艾力江·玉素甫在日记中写道:“我和结对小伙伴约定,要一起考内初班,将来建设家乡!”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种。”靳珮用七年时光诠释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她带教的班级语文成绩连续五年位居全镇前列,培养的30余名学生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个人先后荣获自治区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库车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卜登鹏 靳珮)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