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一场以影像为媒、文化为魂的展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正式拉开帷幕——“光影夏塔·古道回响”魅力夏塔影像展在昭苏县博物馆盛大开幕。作为“丝路文脉·天马与古道”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活动内容,该展览以“光影”为桥梁,通过跨越百年的时空对话,重现丝路风貌,讲述夏塔古道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回响。
本次影像展由泰州市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工作组、昭苏县博物馆、伊犁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博物馆联合策展,展期预计为两至三个月。
夏塔古道,是中央政权联通西域的政治动脉,是边防军政体系中的战略要道,是多民族交往交融的文化走廊。它连接草原与山谷,也连接着时间的深处与当下的现实。人们在这里行走、驻足、生活,又悄然离去,只留下一条不断被记起的道路。
此次影像展首次系统性展出芬兰探险家、后任总统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中文名“马达汉”)于1907年穿越夏塔古道时拍摄的高清影像资料,完整记录了他在木扎尔特冰川、圣佑寺等地的实地考察经历,生动呈现了百余年前夏塔古道的自然景观、文化遗迹与人文风貌。
开幕式由伊犁州博物馆副馆长顾倩主持。昭苏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帕提曼·夏力甫汗在致辞中表示,夏塔古道是一条深藏在天山褶皱中的“丝路密码”,承载着汉代细君、解忧公主西嫁的和亲故事,见证了清代军台体系的疆域管理,也留下了探险家马达汉的足迹与影像。本次影像展围绕“旧时轮廓”与“当下凝视”展开,展现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对话,是“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也为探索“考古+影像+旅游”的文旅融合路径提供新范例。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子今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展览以跨越百年的镜头视角,实现了“以图证史”的学术实践。一方面,展览展出1907年马达汉所拍摄的夏塔古道、木扎尔特冰川、圣佑寺等历史图像;另一方面,通过当代摄影师和考古人员实地重走古道、对比拍摄,构建起夏塔古道“历史变迁——文化延续”的多重视角。这不仅丰富了丝绸之路北道研究的图像资料,也为当前遗产活化与国家认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据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王彦嘉介绍,马达汉虽并非最知名的探险家,但其在昭苏、夏塔古道及伊犁河谷留下的成体系的珍贵影像,是目前西方探险史中唯一系统记录这一地区的资料,对研究近现代昭苏历史文化、民族交往具有独特价值。他补充道,这批胶片影像是“纯客观”的第一手资料,弥补了早期影像记录在夏塔古道与昭苏区域的空白。
昭苏地处天山北麓,与中亚接壤,是“天马故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全县拥有250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4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优越的自然生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化润疆”战略中的典型地区。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凝聚的今天,“光影夏塔·古道回响”影像展不仅让尘封的历史重现光芒,更使古道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文化力量。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 | 董启玥 视频由昭苏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