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生态旅游新图鉴:野果芬芳处,红色基因深

塔城生态旅游新图鉴:野果芬芳处,红色基因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7 18: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站在额敏野果林的山坡上,连呼吸都带着苹果花的清甜。”近日,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婷面对成片野果林感慨。这片位于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吾尔喀夏尔山北麓的4A级景区,以50平方公里面积承载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苹果林,被誉为“自然界的活态基因库”。

额敏县野果林景区内溪流潺潺、奇石瀑布错落,春夏季山花烂漫,秋季野果飘香,配合“四季四景”特色,2024年已吸引15万游客到访。额敏山川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天奇表示,未来将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持续完善“冬季滑雪、春季踏青、夏季戏水、秋季采摘”的全季旅游体验。

(塔城地区额敏县野果林景区。朱歆柯穆摄)

塔城的文旅魅力不仅限于自然馈赠。在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脚下,“小白杨哨所”的故事为这片土地注入红色血脉。曾经,哨所战士程富胜种下的小白杨,经岁月洗礼仅存一棵,却催生出传唱全国的军旅歌曲《小白杨》。如今的哨所扩建为国防教育基地,保留白杨树并增设展览馆,成为传承“小白杨精神”的重要窗口,全国游客纷纷向往的红色旅游地标。

(塔城地区裕民县小白杨哨所。朱歆柯穆摄)

距此不远的裕民县巴尔鲁克山风景区的阿克乔克草原真容一览无余:明黄色的毛茛花、雪白的点地梅、靛蓝色的勿忘我,在翠绿的草毯上肆意铺展,宛如一幅巨型油画。“山花节临近,这里将迎来客流高峰。”裕民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陶睿介绍道。

巴尔鲁克山如它的名字一样美丽富饶,不仅孕育了红色传奇,更藏着10万亩吐尔加辽草原的生态密码。汉语中被译为“贵族牧场”的吐尔加辽草原生长着百余种牧草与野生花卉延续“亚欧万花园”的传奇。美丽的吐尔加辽草原四季景致变幻如诗:春的绿波、夏的花海、秋的金涛、冬的银装装点着雄伟的巴尔鲁克山脉。

(塔城地区裕民县巴尔鲁克山风景区。朱歆柯穆摄)

人文与生态的融合在江格斯乡“年代印象”文化旅游体验园得到深化。裕民县依托G219国道与“山花节”品牌,通过复刻50-90年代怀旧场景,打造公社大楼、地窝子、农具展陈等沉浸式空间带游客“穿越”。园内复古列车车厢与可旋转高射炮等展项,让游客在怀旧体验中重温革命历史。“这里既有历史的重量,也有时代的温度。”陶睿说。

据悉,2024年,裕民县接待游客503.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62亿元,其中巴尔鲁克山风景区接待游客98.45万人次。

塔城地区正以生态为基底、红色为脉络、人文为肌理,在保护与传承中书写边境文旅的新可能。当地通过培育生态旅游、休闲露营、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健全自驾车旅游服务网络,推进出入境旅游便利化措施落地、打造“库鲁斯台草原+巴克图口岸+哈萨克斯坦阿拉湖”跨境线路、完善口岸景区配套设施,构建“生态+口岸+人文”的文旅开放新格局。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朱歆柯穆)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